正文

病毒外侵:细菌感染理论之剖析

你可以不吃药 作者:(印)斯瓦米·希瓦难陀


6. 病毒外侵:细菌感染理论之剖析

根据西方医学,细菌是造成体内各种疾病最主要的原因。西方医药专家经实验、调查、研究建立的这套疾病理论是不正确的。因为甚至在最健康的人身上也可以发现到病菌的存在,我们在身体非常健康的年轻人身上都可以找到肺痨、霍乱、伤寒和其他致命性疾病的病菌。除非他们身体组织有失调现象,否则这些细菌根本不可能对他们产生任何伤害。所以在体内所产生的细菌无法蔓延繁殖,其他外部感染身体的病菌也不会导致丝毫伤害。因此细菌对身体所造成的感染,不是导致疾病最根本的原因,它只是造成疾病次要的因素。

地球表面任何暴露之处,一旦发生腐败现象即会产生无数细菌。体内也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废物累积腐败分解,在内部产生致病的毒素。

结果体内三种基本要素即“气”、“胆汁”和“黏液”本身受到感染,并且受制于体内致病的毒素,失去了彼此间的平衡性,最后导致工作机能衰弱。在这种情形下,这些累积病毒羽翼保护下的无数细菌畅通无阻,迅速繁衍。外部细菌也进入到毒素组织,找寻有利的环境来大力地繁殖。因此造成疾病发展的基本原因是体内组织受到感染,或在组织内发现了毒素,造成“气”、“胆汁”和“黏液”的作用受到干扰,失去了平衡。结果导致体内产生有利的环境来增加毒素的累积。因此吠陀经典的先师们认为上述三种主要元素的功能失调是造成疾病根本原因。

吠陀经典的先师们所主张的这种古老的“三种重要元素功能失调”理论,实在比现代“细菌感染理论”要更合理和科学。

“细菌感染理论”事实上也不是近代的产物,而是有很久的历史了。

在吠陀经典里,病菌(K r i m i)是一般病菌的通称,并分为内在和外在病菌。外部的病菌通常长在垃圾、污水和我们的粪便中。在毛发、腋下所产生的小虫也划归为外在病菌的部分。在体内组织产生的细菌称为内部的细菌。根据它们的产生场所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1. 产生于黏液中的细菌(K a p h a j a K r i m i)-由于黏液受到污染,产生于大肠部位的细菌。它们密集、快速地繁殖,并散布到全身各个组织里。

2. 产生于血液中的细菌(Raktaja Krimi)-如果血液在各方面都受到污染,这种非常细小的细菌就会在里面生长,它们本身繁殖非常的快速,并散布至全身循环系统。各种皮肤病如水痘、麻疹、疥癣、金钱癣等,都是这些细菌的杰作。

3. 产生于粪便中的细菌(Purishaja Krimi)-这种细菌产生于累积在肠内腐败的粪便中。这种非常细小的细菌迅速地繁殖,导致赤痢、霍乱、痢疾、痔疮、消化不良、便秘等疾病。这些细菌的活动被局限在身体下半部,即从胃部直到肛门。虽然极为稀少,偶尔它们也会越界到胃的上部。在这种情形下,患者的呼吸会带有粪便腐败的恶臭味。吠陀经典的先师们和中国的中医一样具有极其熟练、高明的技术,能经由把脉测知致病之因及真正患病的部位,这些在今日都应好好整理并加以发扬光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