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毕达哥拉斯化宇宙为数字(3)

他们创造了科学:改变人类命运的科学先驱 作者:(美)罗伯特·阿德勒


原子与空无

2400多年前,在爱琴海岸,一位思索着万物本质的哲学家,想到有史以来最有创意的观念之一:万物都是由在空间中移动的原子构成的。我们对留基伯本人的所知有限,然而他是发现原子并将之命名的人,倒是毋庸置疑的。

留基伯将原子定义为微小、不可分割、永远都在运动的纯物质粒子。它们坚硬、微小、同质。它们不是由不同的部分构成;它们占有空间,但不含空无一物的空间。它们能在彼此碰撞后弹开或结合在一起,但又十分刚硬,以至于大小与形状都无法改变。它们结合后所形成的物体有可能出现又消逝,但原子是无法摧毁的。它们总会存在,而且永远都会存在。留基伯用希腊词atoma(无法切割之意)来描述它们。

留基伯出生于米利都,也就是孕育出第一批自然哲学家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与阿那克西米尼的城市。留基伯成年后,可能曾搬到位于爱琴海北岸的阿比得拉(Abdera),他在那里教授他的新原子学说。他可能至少曾写下一本著作《 伟大的世界系统 》(The Greater World-System),但现在这本著作已经遗失。阿比得拉是留基伯最杰出的弟子德谟克利特的家乡。事实上,德谟克利特日后非常出名,以至于在一个世纪后论述原子论的伊壁鸠鲁(Epicurus)甚至否认留基伯真有其人。

德谟克利特似乎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在父亲死后,他将继承的遗产花在旅行上,显然游历过不少地方。他发表过73件作品,现已全部遗失,其中包括关于巴比伦尼亚和迦勒底(Chaldea)的故事,以及“环海”游记。德谟克利特的论述涵盖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医学,以及大多数希腊已知的其他主题。他能名留科学史,主要是因为他对于原子理论的详细描述,但是在希腊与罗马时代,他对道德与政府的观察至少也同样出名。

从一个关于德谟克利特的故事,可以看出他著名的仁慈心,以及对于原子理论的信念。他在眼盲而且健康每况愈下后,决定以绝食结束生命。然而,为了让姐姐能享受一个重要宴会的气氛,他决定延迟自己的死亡,但靠的不是进食,而是靠吸入从现烤面包飘散出来、他认为能维持体力的原子。他的渊博知识为他赢得“Sophia”的绰号,也就是智慧之意。他嘲弄人类的弱点,认为快乐是生活愉快的处方,这为他赢得第二个绰号——“面带笑容的哲学家”。

留基伯之所以发展原子理论,并非要解释任何特定的观察或物理现象,而是以原子作为激进的新答案,回应泰勒斯在150年前提出的问题:什么是万物的最终本质?到了留基伯的时代,像帕门尼德与芝诺等逻辑学家已经将哲学对话推升至危险的边缘。他们用尖锐的问题与悖论批评早期哲学家的研究。若只有一种物质或原理存在,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物体?我们如何解释物体明显的持久性,又如何解释生命的形成、运动与变化?物质可以无止境地分割吗?若是这样,它如何能在空间中延伸?空间可以无止境地分割吗?若如此,怎么可能有运动呢?时间可以无止境地分割吗?若如此,怎么可能有变化呢?这些都是哲学问题,而非实际的观察或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留基伯提出两个极为丰富的概念:原子与空无。

对留基伯而言,无限与无止境的空无就像原子一样基本。他说:“这两个元素代表满与空。”只要有原子的地方就没有空无,而只要有空无的地方就没有原子,它们共同构成宇宙。留基伯假设空无跟实质的原子互补,它们的存在是必要的。他认为空无跟原子一样真实。空无防止原子融合,使原子无论多靠近都能分隔开来,而且由于空无无处不在,因此永远处于运动状态的原子随时有地方可去。

留基伯尽可能保持原子的简单性。它们全都是由相同的主要物质组成,但在三方面各有差异,他称为“节奏”(rhythm)、“接触”(touching)与“旋转”(turning)。“节奏”似乎包括大小与形状。留基伯的原子有多种形式,有点像乐高积木(非常像蛋白质分子)。其中一种小球状的原子是他这个系统中的微中子,能够轻松穿过物质。形状较大、较不规则的原子,结合力量较大,它们倾向彼此纠结,形成明显易见的物体,例如岩石、地球与人体。“接触”描述原子之间的紧密关系,不过他很清楚地表示这些原子之间还是会有一点“空无”分隔,因此永远不会融合。“旋转”描述原子在空间里的方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