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高中时喜欢写诗的我,后来在28岁出版的人生第一本书,居然是广告文案作品集《诚品副作用》,因为这本书的意外畅销,顺利开启了之后的作家之路。很多人会在“工作”与“兴趣”之间摆荡不定,但对我而言,写文案与写作都是我喜欢的——我用创作的心情来写文案,用写文案的精练笔法来写书(例如:《希腊:一个把全世界蓝色都用光的地方》(见课堂延伸3)、尚未在内地出版的小说《爱欲修道院》等),成了非常自然的循环互养系统。
对我而言,不需要考虑写文案与写书之间的“平衡”问题,因为我已经把这两部分融合得很好了。之前我曾向一个来采访的媒体记者表示:“我没办法成为一个很出世的诗人,也没办法成为一个很入世的广告人,但我在这之间找到了一条活路,在文案与文学之间,生出了自己擅长的风格。”
写文案就是我的一条生存脐带,让我安心躲在创作的子宫里,透过这条商业的脐带与外界接触、对话、谋生存。自从出版了《诚品副作用》、《广告拜物教》之后,客户若想要我这样的广告文案风格,会主动来找我,我完全不需要去找案源,我也可以挑我喜欢的客户,做我喜欢的案子,而且可以完全自由挥洒。这也是我常对学生们说的,全?心?全?意地做好你喜欢做的事,做到极致,做到顶峰,做到能见度最高,资源自然流向你,不需要先担忧经济的问题。
还记得我第一次找出版社谈出书计划时,我拿的是在报上发表过的旅游文章,以及一叠我为诚品写的文案,作为我的个人简介,没想到出版社主编希望出版我的诚品文案作品集,这就是《诚品副作用》意外诞生为我第一本书的初因……整个过程有点误打误撞,但事后回想整个历程,如果当时因为想当作家而去念了文学院,可能就失去了到广告公司学习图文视觉与广告营销的经验;如果我的第一本书是旅游书,可能就不像现在写的领域这么广:广告、文学、美食、爱情、心灵……《诚品副作用》成了我首次在出版界,定位自己文字风格的书,这部分在此书中的第二篇“关于写作与出版的14个问题”中会详细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