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伟博士的序
2012三选一:恶梦、美梦还是白日梦?
一触即发的重要时期
2009年5月7日,美国政府公布了全球金融海啸后的第一次美国大银行“压力测试”结果,造成股票市场前后一阵子的荣景,也再次让我们见识到:股市波动代表“人类集体心灵对于未来财富走向的反映”,与各银行的实际“资本适足率”固然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更与市场上对于美国政府处理危机、银行管理团队经营理念与实务、对于资本主义的“信心危机”,以及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感所带来的恐惧心态有关。
事实上,《华尔街日报》在2009年5月11日的头版头条就很清楚地报道:美国政府与各银行在结果公布前两个礼拜左右,双方在幕后互相讨价还价,才敲定了所谓“短缺资金”的数额。这个金额显然不是一个客观的会计数据,而是很多人共同通过的主观约定,当然这种状况已经比过去只是少数几位华尔街肥猫、掮客随意订定衍生商品价格与风险要好了很多。只不过,它的根本仍然是一种“共同假设”,更是美国政府与金融界的“共同约定”,其目的是稳定市场信心!
而有关2012,或说是近代西方传说“人类将面临个人与群体环境、制度与心态整体的压力测试考验”的这个主题,似乎比金融海啸还要劲爆。包括金融海啸在内,还有社会制度(如医疗、保险、社会福利等)、生存环境(如地球变暖、资源耗竭、太阳风暴等)、意识形态(宗教、种族、科学等),甚至是关于外层空间与无形界领域(如银河中心、岁差周期等)等内容,虽然不能确定这是人类历史的第一次,但这次肯定是人类有文字历史之后的第一次,面临各种压力来源几乎同时爆发危机的重要转折(测验)时期。
西方的2012文化风潮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作家泰瑞士·麦凯南(Terence McKenna)指出,2012年冬至,地球在经过25000年岁差周期之后,回到银河系中心相对位置时会有时间的转换①。与此同时,玛雅文字被译码,又造成20世80年代以荷西·阿古利士(Jose Argueles)为首的新时代思想家,将玛雅历法在2012年冬12月21日,解释为这是“第三次元的时间观念终结”,因此人类要为此预作心灵的提升与准备②。自此之后,该主题如野火一样被西方新世代社群所关注,而且在新世代来临后也感染了西方大众的想象力。
读者只要上网随意浏览一下,就知道这个主题的热度。其关键词“2012”的链接(于2009年4月)的英文搜索结果就有两亿多条,而中文也有两千万条左右。如果不是有书本上的整理,一般人很难对这个浩大的主题有全面与深入的了解。另外,以“2012”或“玛雅”为书名的英文书籍,则有一百多本(见美国亚马逊网站),这还不包括提到人类意识与心灵转换的书,其他像是电影、讨论会等文艺活动,虽然内容水平参差不齐,且数量仍急速增加,但中文的2012方面的著作(包括译作),目前可能就只有你手上的这一本!
虽然“2012”这个主题,是以2012年12月21日作为简略事件发生的时间代表点,但是它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日期,而只是一个“共同约定”与“共同假设”的时代转换观念。荷西认为是1987到2012年的25年之间的转变期,现代萨满庄法洛·墨基洗德(Drunvalo Melchinzedek)引述玛雅长老的观点,认为是2007年10月到2014年的7年之间③,而瑞典生物化学教授卡尔·卡利曼(Carl Johan Calleman)则认为是1999年初到2011年末的13年“星际时程”时段④。值得一提的是,卡利曼代表科技界出身的研究者,把理性与创新将2012转换的观念,清楚地用在人类生命演化及发展历史时程上,并且在2003年就准确地预估:2007年11月开始金融制度崩坏⑤。当然他对于未来几年也有非常清楚的看法,比如危机加深等等,但他不认为会有地球末日这种宗教迷信发生!另外一位科技界出身,也是对时空观念有创新观点的作者——格雷格·布莱登(Gregg Braden)⑥,也值得喜欢理性看问题的读者们关注。不过,像这类主题是不可能完全用理性来看待的,科学与逻辑只能提供部分人类行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