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积极应对变动的地球课题
第一节 全球气候极端化
正因为各方预言加上科学预测的重叠性,使2012议题受到西方注目。但如果把2012当做末日预言,那可以说必然只有两种反应,一是嗤之以鼻,因为根本没有明确证据可以支持,二是消极心态,既然是末日预言,个人渺小,也不能做什么,就静观其变、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吧。倘若将2012视为地球加速变动的表征,而面对地球近年来改变加剧的事实,我们是否做出适当的反应了呢?这样去思考便非常有意义了,因为我们的生存环境确实存在着危机,而且人人都可以感受得到。
林中斌博士认为,“全球暖化无法解释寒灾”;2008年12月10日《国际前锋论坛报》上Jeff Jacoby的短文提到:许多专家(包括MIT气象学权威Richard Lindzen教授等)说1998年全球平均温度上升到顶点,之后持续下降。2009年两位美国气象家Patrick Michaels和Robert Balling Jr.出版新书《气候极端化》(Climate of Extremes),列举大量数据图表,再度质疑全球变暖的说法。此外,雪灾的个案也怵目惊心。2006年1月,日本大雪创纪录,死亡89人。同年2月,新疆零下41摄氏度,冻死鹅喉羚。2007年1月,暴风雪袭击全欧造成40人死亡。2008年1月,中国雪灾肆虐21省,受灾人口超过1亿。综合地看,全球气候应是冷的更冷,热的更热。变暖并非真相的全部,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气候极端化。”(引自2009年8月27日台湾《苹果日报》)
(1) 台湾、浙江、福建等地及日本、土耳其、意大利等国发生水灾的同时,内蒙古、吉林等地及印度、墨西哥等国正在干旱
2009年8月8日、9日仅仅两天,莫拉克台风在台湾南部,下足了一年的雨量,造成台湾26%的面积大淹水。截至2009年8月28日,灾情统计为543死、117失踪、46伤,撤离24950人,收容所容纳6033位无家可归的人,农林渔牧产物及民间设施灾情损失,合计达到约人民币亿。
莫拉克台风在台湾造成重大灾情之后,继续重创东南沿岸的福建、浙江,造成480万人受灾,至少2人死亡、1人失踪,经济损失超过人民币20亿;与此同时,日本也遭受台风艾涛的侵袭,兵库县一连串的土石流,已经造成13人死亡。(台湾台视新闻2009年8月10日,报道记者:陈毓麟)
紧接着,2009年9月9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发生500年来最大的水灾;9月15日,台风巨爵登陆广东,造成上百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总损失达人民币亿元;9月底,凯萨娜台风为菲律宾北部带来40多年来最严重的水患,迄今已造成至少200人丧生,40多万人无家可归,10月,米勒台风袭击日本;同一时间,印度南部从干旱骤变成60年来最大豪雨,造成近300人死亡,10万人流离失所,损失金额高达7亿人民币;紧接着,凯萨娜台风进入中南半岛肆虐,光是越南就有百人死亡,损失高达11亿人民币……光一个台风就酿成菲律宾、越南、马尼拉等四个国家400人死亡,4 000万人受灾。
不光是亚洲,美国东南部,巴西南部,希腊艾维亚东南部,西非包括布基纳法索、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等国也传出暴雨洪水灾情,数百万人被迫逃离家园,无家可归。
此外,根据2009年9月22日新闻报道,美国科学家研究过去十年拍摄的全球33处主要三角洲的卫星照片发现,有2/3的三角洲遭受过地层下陷及海平面升高的双重威胁。联合国气候变迁政府小组预测,2070年海平面将上升21~71厘米,近来参考格陵兰与南极洲冰棚急速融化数据,已修正为本世纪末海面会上升至少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