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节: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5)

关注儿童心理问题: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作者:李跃儿


案例中的孩子才一岁多,妈妈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的关爱方式,试着用帮助孩子建构的方式来关爱孩子,不要去注意孩子吃手,也不要把吃手当成坏毛病,不要孩子一吃手,妈妈心里就紧紧地不舒服。实际上,妈妈没有说出来,也没有表现出来的内心感觉孩子是能够感受到的,这会使孩子不再感觉到舒适和放松。孩子不能明白自己的内心空乏,也不会因此要求妈妈和自己一起去工作和探索,只能靠自己在那里吃手指头解决工作需要,这种情况说明妈妈给孩子提供的环境不能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孩子正在用吃手指头来弥补这一缺失。

如果一岁多的孩子在1天里多次地把手放到嘴里去吃而不是去工作去探索,这种情况大都是家长给孩子营造的发展环境不够造成的。所以家长要反思自己为孩子做的够不够,不要只看孩子做了什么家长不喜欢的事。如果家长真能努力地帮助孩子很好地发展,孩子有一天会不吃手的,家长应该坚定而有信心地等待。

温馨提醒

妈妈要反思自己是否每次看到孩子吃手心里都极不愉快,老在计算着自己忍受了这么久怎么孩子还在吃。如果是这样,妈妈的焦虑会透过机体散播在孩子的氛围中,造成孩子的焦虑,孩子会继续吃手。

快乐放松地为孩子准备丰富的工作材料,为孩子引领工作,一直到孩子完全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妈妈再悄悄地退到一边让孩子自己工作。

不要给孩子定不吃手的时间。大自然从来不会按照人定的时间和规律去改变,孩子是自然的,他们还没有被社会所驯化,尤其6岁之前,孩子完全属于自然。这时,成人如果给孩子定了目标和日期,成人势必会因为没有得到预期结果而对孩子不满,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1-6 离两岁没几个月了,吃手的毛病咋就没见好转呢

果果母乳喂养到一岁八个月,吃手却是从几个月就开始的,我也是读到书上说不应该制止,所以从来没有管过她,但我想我还是流露出我的焦虑了,也许小孩敏感的心灵也能感受到大人对吃手的态度,反正是我行我素,一到睡觉不吃手是不可能的,睡着了还使劲嘬,很难拔出来。我也抱着一线美好的希望,两岁也许就真的不吃手了。可是眼见着离两岁没几个月了,咋就没见好转的迹象呢,着急。

答 前面已经说过,如果在孩子婴儿期吃手时没有及时给予其他物品的引领,孩子可能就只知道吃手,断奶后如果父母没有注意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吃手也在所难免。其实孩子吃手不会给他自己或别人带来什么伤害,就让孩子吃好了。孩子只要精神能够获得满足就行了。做父母的如果很会爱孩子,孩子就会自行建构,由此而发展得很好。身心满足的孩子一般不会吃很长时间的手,所以不要太着急,孩子五岁之前睡觉吃手都是正常的。

第二章 用好安慰物

2-1 宝宝睡觉时将浴巾塞进他手中, 立马安静下来, 这正常吗

儿子十个月了。今天中午下班回到家,看见孩子时他已经是一脸的睡意,换好纸尿裤往房间走,刚到门口就开始准备哭了。我哄他“妈妈进去拿开水给贝贝喝”,才让他安静下来;往床上放时他又准备哭,这回倒没哭出来,怎么回事儿呢,我很奇怪,看了看他,他嘴里发出“哼哼”声,眼睛看着平时睡觉盖的浴巾,我就想“难道他要浴巾?”顺手将浴巾递给了他,他一把抓过去,用两手抱着,然后上眼皮就开始往下掉,我就顺势抱起他喂奶,很顺利,没5分钟他就睡了。放到床上时他突然哭了,我顺手将浴巾塞进了他在空中挥舞的小手中,他立马安静下来,神了。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安慰物?是不是我平时给他的安全感不足,才导致了他寻找安慰物呢?

答 在母乳喂养的孩子中,十个月就需要安慰物的孩子很少,但是在他早期的秩序建构中,睡觉时只要有那个熟悉的毛巾被在眼前,他就会把睡觉的模式和那个毛巾被整合在一起,于是睡觉时就需要毛巾被。可能妈妈没有注意以前孩子与这个毛巾被的关系,一般来说孩子不会突然地这样依恋一个物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