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节: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40)

关注儿童心理问题: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作者:李跃儿


答 否定自己首先需要有了某一方面的需求,然后,觉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自己身上没有,而自己又没有能力获得自己想要具有的特质,与别人比较,发现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这样,人才能够否定自己。三岁的孩子反思能力和比较思维能力都没有发展起来,如果条件合适的话,她们每天会沉浸在对朋友的探索和对物体的探索之中,刚刚发现人是可以交朋友的,并且无意识地需要朋友,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友谊。她更不可能对着镜子看了自己,再去跟其他小朋友比较,在长相上找出自己不如其他小朋友的地方。所以,像案例中描写的孩子回来跟家里人说不喜欢幼儿园里的自己,这要相当成熟的人才能做得到。她们得认识到在家里的这个自己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在幼儿园的那个自己有什么样的特质,哪是真实的,哪是装出来的,还要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特质哪些是自己喜欢的,哪些是自己不喜欢的,一个三岁的孩子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

但是,如果这个孩子在家里,家人都是满眼的关怀和爱意,满身表达的都是接纳,这样孩子会感受到自己是被喜欢的;在幼儿园,老师如果累了,烦了,目光中带着冷漠的神情,有时是厌烦和仇视的,再加上跟孩子说如果你不怎么怎么样我就不喜欢你,如果你怎么怎么样,我就喜欢你,孩子无法辨明是非,会认为老师说的所有东西都是真理,只要老师不喜欢的一定是不好的。所以有些孩子被老师辱骂得非常厉害,却不会回家后跟家长说,因为他们认为是自己不好,说了以后家长也会像老师那样对待他。于是他们会将恐怖和苦难深深地埋在心里,选择另外的时机和另外的方式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三岁的孩子还处在对语言无法深刻理解的时期,所以他们的表达并不能非常准确,往往只是随意地回答着成人的问题。所以成人不能太以孩子的语言为准,要看孩子的状态。至于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的问题,还要另当别论。孩子去再好的幼儿园,也会有不想去的时候。所以,不愿意去幼儿园不见得是幼儿园有什么问题,但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的自己却是有问题的。

温馨提醒

三岁是一个难对付的阶段,这个时期孩子刚刚发现了“我”的价值,开始认识自我的权力,并清晰地认知自己与周围事件的关系。由于刚刚开始没有经验,许多事情无法理解,而这些他们还无法理解的事情,成人也无法给他们解释清楚。由于他们以前积累的对事物了解的经验使他们更多地相信自己而不相信成人,这就造成了许多看似不可理喻的事件。当家长们知道了两岁半到三岁半是一个难对付的年龄,也就能够以正常而平和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年龄的孩子出现的所有怪现象了。

案例中孩子的情况,家长还需要想其他办法去了解孩子在园里的状态,以及老师在家长离开后面对小朋友的状态,找到问题的症结,就能够正确地帮助孩子了。

7-8 三岁的女儿在幼儿园生病了也不吭声,是祸还是福

女儿小琪三岁零两个月,上幼儿园3个月了,是老公单位的传统园。大概两个月左右的样子不再哭了,整个人也没有变得消沉,说起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还是挺有兴趣的,能说出很多小朋友的名字,甚至每个小朋友对应的小头像她也知道不少。每天送她上幼儿园,经过窗户的时候她就会伸长脑袋看一看,露出高兴的表情,这样的情况让我比较放心了——起码她对幼儿园没有排斥了。甚至看到老师,她也会露出笑容,有时可能是发自真心的,有时也可能是刻意摆出来的——总之我对老师的感觉还好,他们对孩子们还是和蔼有耐心的……

但是前天的事情让我有些不知所措,请大家帮我分析分析。

可能是礼拜天出去玩着了凉,礼拜一起来就有些感冒,但我没在意,还是送去幼儿园了。下午四点多,姥姥去接她时,她还是一如既往在很起劲地玩,看到姥姥过来也是一如既往地很高兴,收好玩具,放好小凳子就高高兴兴和姥姥一起到教室里面的洗手间洗手。结果一进洗手间,她整个人就软了下来,也不肯洗手,站在那里不肯动,姥姥给她洗了手拿来毛巾时,她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了下来。这个时候,姥姥还以为她是心情不好,没有太在意。出洗手间之前,她还特地要求姥姥给她擦干眼泪,然后经过教室向外走,老师要求她和自己再见时,她还扭过头挤出了一个笑容。可是一出了学校就一步也不肯走了,一直伏在姥姥身上,到家后给她一量体温,已经快40℃了——这个孩子,在姥姥来接她之前,身体一定已经很不舒服了,但却一直绷得紧紧的,表现一切如常,到了老师看不到的地方,才一下子放松下来,甚至从洗手间出来经过教室的那段路也还是绷着的——我真的困惑了,她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害怕老师,还是因为要在老师面前做个好孩子?是不是受到了来自老师的什么压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