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蒋旭峰后记(2)

放下孩子 作者:(美)温迪·莫格尔


同样,当我拿到《放下孩子--犹太人的家教制胜之道》一书的时候,我觉得也是如获至宝,书中“培养感恩之心” “在餐桌前你要树立榜样” “善于引导恶的冲动”等章节想必会让很多读者豁然开朗。在翻译的过程中,“让家务活变得重要” “给予也是一种拥有”等章节我越读越有滋味。“为了替孩子们着想,现代的父母们不仅在物质上溺爱孩子,而且在精神方面也宠着他们”“尽管现代父母不想成为孩子眼中的集权者,却并没有让孩子变得坚强起来,而是让孩子心中多了一份不安全感”“ 现代教育方法的一个致命缺陷是父母们过度重视自己孩子的成就感,而忽视了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等金玉良言让人拍案叫好。

子女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需要父母来指引人生方向,但我们不能指望自己对感恩、责任感、餐桌礼仪等都看不清重要性的父母能教会孩子这些。

其实,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家教哲学博大精深,本书中的很多篇章都让我想起中国的很多传统习俗和古训,很多理念都是中西共通的。例如,本书中“家务事是人生的基础课程” “好好享用食物” “对品格的终身追求” “学习自己社区的风俗” “敬重客人”等章节,和曾国藩的八字家训“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是多么相近相通。不过,看透迷局往往需要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在通览本书的过程中,大家不妨站在犹太人家教之道的角度,来反观自家和中华民族的家教文化。

现代的一些父母似乎只知道把舶来的“家庭民主” “放任自由”等观念作为教育孩子的唯一准绳,只把孩子学好英文、钢琴当作家教的终极目标,过分满足于给孩子创造自己童年没有享受过的优越物质条件,而对于孩子成长和长远发展更重要的品质则疏于引导和培养,更没有想过子女哪些重要的生存和沟通能力需要充电……归根结底,为人父母的我们,有很多功课要做,而且这门功课要一直做下去,因为父母的思想境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子女的思想高度,父母的引导方法影响着子女通往这一高度的效率和“家庭融洽度”。

光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还不够,关键在于“父母如何教子”的方法和执行力。如果借用本书中建议的一些家教之道并假以时日,或许这种愿望能成为现实。

我父母对我说过一句话:“父母对孩子总是倾注了一百分的心血,可是孩子对待父母往往就没有多少分了。”此话在理。天下最伟大的莫过父母,我由衷地希望各位父母通过良好的家教之道,让自己倾注了“一百分”雕琢出人生杰作之后,发现这件作品不仅有其独特风采,而且能用接近一百分的感恩心来回馈父母。

只要您有心,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您的子女总会有一天倏然察觉您是睿智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