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调节情志法———防治“七情”内伤

《黄帝内经》养生大道 作者:张其成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喜怒哀乐,都有七情六欲。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外界客观刺激所引起的精神上的反应。我们的感情、情绪,我们的心理活动本来就是多方面的。有不良情绪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善于控制它、调节它,要及时地排解它,而不能让它任意发展,否则就会受不良情绪的刺激和危害,而产生身体上的各种疾病。

七情六欲究竟指什么?究竟应该怎样调节七情六欲,调节人的情志呢?《黄帝内经》里面有着非常精彩的论述。

我们谁都在说“七情六欲”,可是要说出具体内容,恐怕比较困难。这也难怪,因为本来就有各种说法。

七情就是人的七种感情、七种情绪。七情的说法,各家差别不太大。

佛家:喜、怒、忧、惧、爱、憎、欲。

儒家:喜、怒、哀、惧、爱、恶、欲。

佛教是从古印度传来的,所以它的名词术语都是翻译过来的,翻译的译文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七情中的“忧”另一种译法就是“哀”,“憎”另一种译法就是“恶”。所以两家说法其实是一样。

《黄帝内经》的说法有一点区别,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医学没有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什么是“六欲”?六欲就是人的六种欲望、六种需求。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

人究竟有多少种欲望?战国时期杂家的代表作《吕氏春秋》在《贵生》这一篇中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人的“全生状态”,就是“六欲”都得到合理的满足,但没有说出哪六种欲。东汉哲人高诱作了解释,六欲,就是生、死、耳、目、口、鼻。后来有人把它概括为“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这跟佛家 的说法有很大的区别,佛家说的六欲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 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

我们现代人常说“情欲”这个词,其实在现代汉语里,情与欲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情太切伤心,欲太烈伤身,说明情与欲一个属于“心”一个属于“身”。当然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是互动的,还可以互相转化。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心理情绪和生理要求,也是人间生活的最基本色调。

但七情六欲却容易出问题。怎么来对治这些问题,《黄帝内经》给我们作了很好的回答。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而引发各种疾病。所以七种情志一定要调理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首先是精神上的错乱,然后就会影响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疾病。

《黄帝内经》将我们通常说的七情六欲做了一个分类。将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归结为五类。那就是怒、喜、思、忧、恐,这叫五志。这个五志分别对应的是五行,也就分别影响到人的五脏,那就是肝、心、脾、肺、肾。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志 怒 喜 思 忧 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