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荐序·做有创造力的中国人

自发进化心理学 作者:(韩)李时炯


聊到创造力,大多数中国人的脑海里会跳出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独立性、灵活性、敢于尝试等特质,这与我了解到的美国人对创造力的理解大同小异。由此似乎可以推论,中西方人的创造力表现也该相差无几。但是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是“世界的工厂”而不是“世界的智囊”,我们擅长“山寨”而少有创新,我们更信赖“某某技术、中国制造”的商品而不是道地的国货。

这一悖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困惑着我。直到有次查阅文献,我偶然读到一篇文章,讲的是美国大学生对创造力特质的认知与“理想的美国人”的认知相当接近。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在想,中国大学生又是什么情况呢?

我设计调查并抽样选取了451名北京、广州、香港、台北的大学生来填写问卷,调查他们关于“创造力”和“理想的中国人”的认知,结果发现这些年轻人心目中的国人典范,更多的与责任、自制、社会认可、社会服从、谦虚谨慎等特质联系在一起,与创造力完全不相干。

原来,尽管我们了解创造力,却从未正确地看待它。

在变革加速的当今社会,创造力已经成为一国、一城乃至一人的核心竞争力。这种力量无法引进也难以模仿,唯一的获得途径就是转换思维、更新知识,成为创新的主体。本书作者李时炯博士以心理科学、脑科学为基础,介绍了快速、高效的学习方法和灵活、新颖的思维方式,揭示了创造性人才的进化之路。曾经在学历教育中努力过的读者朋友,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到如何通过真正的学习来积累真正的实力,更好地适应社会角色;此前从未认真学习过的读者朋友,也可以找到适合现时的自己的学习方法,把握重新出发的机会。

陶行知早在30年代就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创造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巨大潜能,而怎样最大限度地认识和开发自我的创造力潜能,就是每个人的终身课题。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生活呼唤创造力。这不仅是每个人的潜能开发,也是每个人的自发进化、自我完善。我希望更多的年轻朋友和不那么年轻的朋友能与此书结缘,不断改进自我,以达到自我实现的理想境界。

据此,我向大家推荐此书,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取自己想获取的知识养分。

岳晓东

2010年秋 于香港寓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