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对外部秩序的认知(3)

蒙台梭利的教育智慧 作者:(意)玛利亚·蒙台梭利


如果玩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快乐(当孩子们一遍遍重复这些游戏时,他们已经从中找到了快乐),那么我们可以说,一定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快乐就是在原来的位置上找到东西。在他们看来,把一些东西藏起来就意味着看不见这些东西,重新发现这些东西给他们带来了和谐的秩序感。无论事实上是否看到藏着的物品,物品总要放在原来的位置,否则就是破坏了秩序。孩子们的心里总会自言自语地说:“绝对不会有人找到它的,只有我知道它在哪,我闭上眼睛也能知道,它肯定在原来的地方。”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儿童的秩序感是上天赋予的,是通过自我感觉形成的。他们这种内在的秩序感并不是为了区别物质本身,而是认定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他有看到一个整体环境的能力,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部分之间都是不可分割的。这样的一种环境是孩子所必须的,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才能适应,从而使他们的行动更有目的性。如果不能以这样的环境为基础,儿童就失去了对生活中事物关联的认识。如果孩子处于一个不能按照秩序组织起来的环境中,就好像处在一个光有家具而没有装家具的房子,一切都是混乱的状态。如果成人仅仅能够区分单个的问题,不能对它们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清楚的认知,那么成人也会处在一个混乱的状态中。儿童拥有的秩序感就是自然界赠予人类的一件伟大的礼物,使孩子能在适应环境的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引导自己前进。在对秩序的敏感期里,大自然给人类上了一堂课,就好像学校里老师教孩子们学习地图,认识地球上的知识一样。可以这样认为:大自然给人类幼儿时期就准备了指南针,让人类能够寻找到方向。同时,它也将语言能力赋予了孩子,使孩子拥有了能准确复制语言发音的能力,并从此不断使用,使之得到发展。人类的智慧与心理发展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儿童的敏感期内慢慢发展起来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