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让孩子按照天性发展(1)

蒙台梭利的教育智慧 作者:(意)玛利亚·蒙台梭利


人格特质是指个体所具有的神经特性,它支配着个人的行为,使个人在变化的环境中给予一致的反应或行为。人格特质不仅包括智力和外形上的特性,还包括将两者结合后的表现,而这种综合表现从心理学上是无法解释的。

对于孩子的活动过程,我们可以用一幅曲线图来表示:画一条平行线,平行线表示孩子处于休息状态,平行线以上的部分表示孩子有纪律的活动,平行线以下的部分表示孩子在随意玩耍或没有规律的活动;曲线的方向则表示时间的长短,而曲线和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表示活动的程度。用这样的方式,我们就可以将孩子的每一个活动用图形清晰地显现出来。

下面介绍一下“儿童之家”的老师是怎样用这种方法来测量孩子的活动的。

当孩子进入教室后都会先安静一会儿,然后才开始做事。所以,曲线是先向上画出,说明孩子是在有规律地活动。孩子玩累了,活动开始变得有点混乱。这时候曲线就被画到水平线以下,一直下降到他的活动没有规律的部分。接着,孩子会玩一个新的游戏。比如,孩子会先玩带孔的积木,接着拿起蜡笔,认真画一段时间,过了一会儿,他又去逗弄坐在旁边的小姑娘。我们知道这时的曲线就该再一次画到平行线的下方了。后来这个孩子和小伙伴吵架,这时候的曲线将继续停在平行线的下方,表示活动没有规律。再后来孩子觉得玩累了,他随手拿起玩具玩来玩去,觉得挺好玩,于是渐渐专心地玩了起来。等到孩子玩烦了,又不知道接下来要玩什么的时候,他就很不开心地走到老师的身边。

他的活动曲线虽然无法显示出孩子是怎样玩一种东西的,但“儿童之家”里大多数无法专心的孩子,都与活动曲线的描述很吻合。在一般情况下,孩子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总是漫无目的地玩会儿这玩会儿那,把老师准备一天用的玩具不一会儿就玩遍了。孩子这种毫无秩序的行为,在“儿童之家”是很普遍的。

没过多长时间,“儿童之家”的老师又重新替这个孩子画了一张活动曲线图,发现他有了些专注的表现。从孩子的这张活动曲线图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出孩子的活动状况。

针对上面的那种情况,一个年轻没有经验的老师应该怎么样来处理呢?一个容易心软而且对心理学理论稍微有点有了解的老师会认为,在日常的练习上,孩子已经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他们肯定是累了。所以,为了让孩子好好休息休息,老师会带孩子们到操场上去玩会儿。等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了一段时间以后,老师再把孩子带回教室。此时,孩子们比没出去玩之前更好动,更没有办法专心完成老师交代下来的任务,孩子们会从一种游戏换到另一种游戏中。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出现了“假累”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会一直持续下去。

在上述情况下,很多老师都不会认为自己是错的,都会以为自己是为孩子着想,孩子没有理由不对自己的选择感到满意,而事实上,这种做法确实是错误的。

我们知道,孩子做事情都是随性而至,玩了一会儿之后,他就开始烦躁起来。教师对此常常感到无可奈何,他们感觉自己用尽了各种办法,可是似乎没有一个办法管用,孩子不但无法继续做原来的事,现在反而变得更加不安起来。这些老师努力地迎合着孩子,希望孩子们安分地完成自己手上的工作,可实际上他们对孩子缺乏信心,并没有尊重孩子的权利。这些老师虽然尽心尽力地制定着每一项教学计划,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经常性地指导孩子做事,不仅不会帮助孩子,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发展,妨碍孩子天赋本能的发挥。

如果老师能够尊重孩子们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相信孩子自己可以完成自己的事;如果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想法放在一边,不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他的想法办事;如果教师能够谦虚一点,不要以为孩子的想法总是不可行的;如果教师耐心一点,我相信,他一定会看见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奇迹。

还有一点值得老师注意,新选择的活动必须能够吸引孩子的全部注意力,使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万不可使重新选的活动比之前的容易,否则,孩子的心情会更加不安、更加不能平静。当完成工作之后,孩子的两眼会闪闪发光,看起来,平静又充满了活力,似乎有了新的动力。

休息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