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激励孩子的最佳对话模式(9)

这样说孩子最能接受 作者:冯德全


而李刚却和王海大不相同,虽然有时上学也迟到,可是学习成绩却在不断进步。

原来李刚的父母下岗后又重新创业,白天黑夜顾不了家,但思前想后,李刚的父母还是将实情告诉了孩子,与孩子商量应该怎么办。“有句话不是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吗?我们生活困难,孩子是家庭成员,有义务作贡献,帮助家庭早日脱离困境。”

李刚的父亲是一个性情爽朗的人,提起儿子就乐呵呵的:“与孩子商量后,孩子也很乐意,主动提出照顾好奶奶和搞好自己的学习。我们有时回家累了,他还会为我们捶捶背,按摩按摩。这孩子一岁多就会为我们添饭、拿拖鞋,我们就没有不放心过,不仅表扬鼓励他,而且教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也会与他商量,请他帮助想办法。我们常对孩子说的就是‘我们都是家庭中的一员,要相亲相爱,尽职尽责’,儿子做到了,他关心每个家人,把奶奶也照顾得挺好,这可解决了我们家的大问题了。而且听说他现在学习也没耽误,真是让我们高兴,也太难为孩子了。”

“这件事爸爸妈妈想听听你的意见。孩子,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咱们商量一下看怎么解决好。”作为家长,在尊重孩子的发言权方面你是否这样做了?

孩子是家庭的重要一员。可是,许多父母在决定一些事情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事情时往往把孩子排斥在外。是的,生活中纯粹的大人之间的事没有必要让孩子知道,可是还有很多事是完全应该让孩子也参与讨论的,尤其是涉及孩子的某项决定时。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更不要以为孩子是你的,你就可以随便对他做出决定。

事实上,只要是家庭的成员,即使年龄小,总归是一个人,他有权知道关于自己以及家里的事情,有权参与家庭事件的讨论与决定。

由此,我们做父母的要时刻记得,孩子是家庭重要的一分子,许多事情,不要忘记弯下腰与他平等商量。

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某件事,大人和孩子各自的观点都被摆出来,做父母的把意见耐心地传递给孩子,让他思考判断,然后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置于孩子的思维高度,总能找到每个问题最合适的答案。

当然,商量,不是父母发号施令,而是要使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打上“民主”的印记。商量更不是迁就,而是父母与孩子对话、沟通、相互了解,形成双方可接受的意见或办法。

如果你还在抱怨孩子不理解你,老跟你作对,那么就先想想自己是否在理解和尊重了孩子的基础上与孩子商量了?

学会与孩子商量,可以从下面的小事开始。

你现在不想睡觉吗?明早你能够按时起床上学吗?

你又要这么多钱做什么?给你少一些可以吗?

把旧文具盒扔掉买新的,可是这不在我们这个月的消费计划里,怎么办?

……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写过一篇文章,叫《商量,商量,再商量》,这一点对于孩子的确是十分必要的。卡耐基不是也曾经这样说过吗:“对待杀人犯,还该讲三分道理哩。”与孩子商量,完全可行,做父母的赶快试试吧,一定会产生你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1.信任比制度更重要

刘清为女儿珍珍制定了一套学习时间安排制度,女儿也同意了按规定玩游戏做作业,到时间就休息。

刘清终于松了口气,突然有一天,刘清出差提前回到家,发现珍珍又在房间里聚精会神地玩玩具,而且没有完成功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