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诱导孩子聊天的最佳对话模式(2)

这样说孩子最能接受 作者:冯德全


2.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再开口

单元测验的成绩出来了,婷婷一脸喜悦地回到家。

“妈妈,我们今天考数学了。”“是吗,这回得了多少分?”“82分,比上次高10分呢。”婷婷有几分骄傲地说。“哦,这回是比上次进步了。对啦,你知道隔壁的扬扬考了多少分吗?”“好像是90分吧。”婷婷有点不高兴地回答道。

母亲似乎并没有察觉,接着说:“怎么又比她考得差?你努点力行吗?”“你凭什么说我没努力?比上次提高了10分,老师还表扬我进步了呢,就你总是不满意。”婷婷生气了,她提高嗓门喊了起来。“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我这不是为你好吗。你看人家扬扬,每次都考得那么好,哪像你时好时差,也不知道争点气。”“我怎么不争气啦?你嫌我丢你的脸是不是?人家扬扬好,那就让她做你的女儿好啦。”婷婷气冲冲地走进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类似事情在很多家庭时有发生,本来很平常的对话,说着说着双方就吵了起来。与孩子对话为什么就这么难呢?孩子怎么就不能理解父母呢?像这位母亲一样,很多父母也曾不止一次地问自己。

要使双方能有良好的沟通,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很重要。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内心感受,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说好每一句话。简单点说,站在对方的角度,就是要学会进入人的内心,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和所盼,这样交谈才能流畅、愉快和有效。

比如上例,母亲听到女儿“妈妈,我们今天考数学了”的话后,可以对女儿说:“是吗,妈妈相信你这次一定比上次考得好。”当女儿回答说“82分,比上次高10分呢”时,母亲应该说:“都提高10分啦,真是太了不起了。我说了你很有潜力吧,妈妈相信你一定还会有提高!”女儿听到母亲的鼓励后定会很兴奋,这样对话就能顺畅地进行。

作为父母,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一定要与孩子一起高兴,给予孩子表扬和鼓励,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不但能密切母子关系,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使孩子更加努力。在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时,要注意给孩子支持和安慰,不要雪上加霜地数落孩子,这样孩子才会有信心。如果发现孩子不高兴,也不要埋怨和唠叨,要引导孩子把烦恼和痛苦宣泄出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抚。时间长了,孩子就能感觉到父母像伙伴、像朋友,就会在心里接受你,主动与你交流,并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站在孩子的角度,是对孩子的尊重,是有效沟通的一种重要技巧。它能避免和减少对话双方的戒备和猜疑,弱化和消除对话过程中的不愉快,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传递我们的意图,从而使对话朝着期望的方向进行。

3.“无论何时,我们都是值得你信赖的朋友!”

冯先生忽然发现他12岁的宝贝女儿姗姗近来行动有些反常,常常早出晚归,而且家里还时常有陌生的男孩打电话来,说是找姗姗的。这天晚上,冯先生听到姗姗在自己的房间打了好长一个电话,就决定问个究竟。

“是谁打来的电话?”

“一位同学。”听到父亲责问的语气,姗姗马上警觉起来。

“一位同学?小丫头,别在你爸爸面前耍小聪明。那你告诉我,那个经常打电话来找你的男孩是谁?和你是什么关系?这几天晚上,你又到哪儿鬼混去了,直到半夜三更才回来?你说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