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喜迎新生儿(19)

育儿不可不知的1001个常识 作者:金海豚婴幼儿早教课题组


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一般受以下因素影响:

首先是遗传因素。比如,爸爸妈妈的身材高矮对下一代的影响较大;爸爸妈妈的气质、性格等也会部分地遗传给下一代。

其次是营养因素。如果宝宝出生后的营养供给不足,不仅影响宝宝的体重和身高的增长,而且对宝宝智能的发育也有影响。如果宝宝营养过剩而造成肥胖,不仅不是健康的表现,而且还会为将来的健康埋下隐患。比如,宝宝缺铁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及性格上的改变;缺钙会出现头发稀少无光泽,严重者可导致佝偻病的发生;缺碘可致甲状腺功能减退,造成体格发育落后及智能发育迟缓;严重的缺锌对智能也有影响。

第三是教育因素。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宝宝的心理发育。现代育儿理论认为,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小时内,宝宝和妈妈的第一次接触,对宝宝今后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四是环境因素。要充分利用日光、新鲜空气和水,对宝宝进行体格锻炼,以促进体格发育。合理的生活作息安排,也有利于培养宝宝有节奏的、饱满的情绪。

第五是疾病和药物因素。宝宝不仅在患某些急性疾病后体重明显减轻,而且患慢性疾病后对体重、身高也会产生影响。有些内分泌疾病可以造成身材矮小、智能落后。脑部外伤后及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后可能留有后遗症而影响智能。某些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对宝宝的听力有一定的影响。

宝宝智能发育的黄金期是什么时候

宝宝的大脑发育在3岁以前最快。出生时脑重为370克,此后1岁前脑重增长速度最快,6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为成人脑重的50%。

第一年末时,宝宝脑重接近成人脑重的60%,到第二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为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宝宝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变慢。宝宝在出生后2~3年内,良好的刺激对脑部的功能和结构,无论在生理和生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婴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在3岁以下,特别是在0~1岁,婴儿的智能发展日新月异。

宝宝一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如果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使这些能力发挥出来,潜能就永远发挥不出来了。宝宝学习的黄金时期是3岁以前,最好从新生儿期开始教育。

所以,要发挥人的大脑的最大潜能,应特别注重0~3岁的早期教育。

怀抱宝宝对智力开发有好处吗

总是抱宝宝,甚至是用背带把宝宝背在怀里,宝宝一般不怎么哭,还会显示出很满足的样子。

因为被爸爸妈妈抱着、包容着,通过目光交流,以及身体上的感觉,宝宝会感到自己是爸爸妈妈的一部分,自己在爸爸妈妈心中很重要。这样做加深了爸爸妈妈与孩子关系的亲密性,从而使宝宝产生自信,继而转为良好的行为和更好的学习良机。

而且,当爸爸妈妈边抱着宝宝,边轻轻摇晃时,宝宝的大脑能够受到刺激,从而提高智力,也预示着宝宝将来的运动调试能力会良好。

新生儿有听力吗

新生儿的听力很敏锐,对爸爸妈妈的声音尤其敏感。这是因为当宝宝还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就熟悉了爸爸妈妈的声音,因此,宝宝会立即对爸爸妈妈快乐的声音作出反应,并表现出极度兴奋地样子:有时是双手双脚进行舞动,有时头来回扭动,甚至眼睛追随着爸爸妈妈,嘴巴还一张一合。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错过和宝宝交流的机会,宝宝一出生,就要开始和宝宝说话,为宝宝唱歌,不要担心宝宝听不懂。当爸爸妈妈用抚慰的语气和宝宝讲话时,宝宝会变得很安静;如果爸爸妈妈说话的声音很大,宝宝会很惊恐。当宝宝受到惊吓的时候,会伸展开手臂、五指和腿做拥抱状来保护自己。因此,千万不要大声对宝宝说话,要表情柔和、慢言细语。在与宝宝说话的时候,眼睛尽量看着宝宝,不但要用语言,更要用心灵与宝宝交流。

如何训练宝宝的听觉能力

现代科学证明,胎儿在妈妈体内就具有听的能力,并能感受声音的强弱,音调的高低和分辨声音的类型。因此,新生儿不仅具有听力,还具有声音的定向能力,能够分辨出发出声音的地方。所以,在新生儿期进行宝宝的听觉能力训练是切实可行的。

音响玩具法:可供宝宝进行听觉能力训练的音响玩具品种很多,如各种音乐盒、摇铃、拨浪鼓和各种形状的吹塑捏响玩具,以及能拉响的手风琴等。在宝宝醒时,爸爸妈妈可在宝宝耳边轻轻摇动玩具,发出响声,引导宝宝转头寻找声源。

进行听觉训练时,要注意声音要柔和、动听,不要连续很长,否则宝宝会失去兴趣而不予配合。

音乐欣赏法:人的左脑是逻辑的语言脑,而右脑是感受音乐的脑组织。在宝宝学会说话之前,优美健康的音乐能不失时机地为宝宝右脑的发育增加特殊的“营养”。

选择音乐的标准有三条:优美、轻柔和明快。中外古典音乐、现代轻音乐和描写儿童生活的音乐,都是训练宝宝听觉能力的好教材。最好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播放一首乐曲,每次5~10分钟为宜。播放时先将音量调到最小,然后逐渐增大音量,直到比正常说话的音量稍大点即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