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优生优育(5)

怀孕不可不知的1001个常识 作者:金海豚婴幼儿早教课题组


已生过一个先天愚型儿,其第二胎的发病风险如何

典型的先天愚型儿几乎都是新突变发生的,与父母染色体核型无关,是同源染色体不分离的结果。如果父母核型正常,第二胎再发风险并不会增高。

但易位型21-三体就不是这样了,该类患儿细胞中有一条不平衡易位的染色体。通常是由一条D组或G组染色体与21号染色体长臂通过着丝粒融合而成,其中55%是新发生的,4%是遗传的。新发生的病例再发可能性很小,平衡易位导致的病例再发风险依据携带者是母亲还是父亲而不同。易位携者为母亲,分娩易位型患儿的风险率为16%,如为父亲,则为5%。易位的情况与之大体相同。平衡易位携带者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后代100%为21-三体患儿。

对于生过一个先天愚型儿的夫妇,第二次妊娠时要进行产前诊断,避免再次生出类似患儿。对于一方为平衡易位携带的夫妇应采取节育或终生不育措施,因为他们不可能生出正常后代。

·一次怀孕时胚胎停止发育,二次怀孕前要检查什么

胚胎停止发育临床上称为稽留流产,一般都是胚胎早期的自然淘汰。有50%~60%的可能是胚胎染色体异常,有染色体数目异常,多见单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结构异常有易位、断裂、缺失等。可以通过夫妇双方染色体检查排除双亲染色体结构的异常。另外就是母体因素,如孕妈妈患有全身性疾病、内分泌的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生殖器异常等;还有就是环境因素的影响。针对上述原因可以相应检查孕前有无全身系统疾病,如严重贫血、高血压、慢性肾炎、严重营养不良等疾病;以及TORCH全项检查,排除甲状腺功能低下、母儿血型不合、孕妈妈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精子抗体的存在;排除生殖道的畸形:排除单角子宫、双子宫、子宫纵膈、宫腔粘连等。一般来说,有过一次胚胎停止发育史的妇女,下一次妊娠都是可以正常的,所以不要有太多的顾虑。

·胎儿可能会发生什么类型的畸形

不同类型的畸形都可能发生。先天性畸形,即出生时就伴随的没有原因的生理缺陷,例如兔唇、腭裂或蹼趾,这些并不威胁孩子的生命。当孩子的基因组成存在问题时会发生染色体的异常,这包括唐氏综合征等情况。基因缺陷,例如囊性纤维病等是可以从父母处遗传而来的。

不论问题多小,一旦孩子被诊断有缺陷,父母总是无一例外地感到震惊和难过。但医生会将畸形分为大小两类:轻度畸形,例如腭裂、兔唇、胎记等不会危及孩子的生命,不需要治疗或仅需要小的手术或理疗来矫正。大的畸形,例如严重的心脏疾病会危及生命,需要大手术,而且孩子可能会留下永久性的残疾。

有近2%的孩子出生时伴有先天性畸形,通常都是一些相对较小的问题,例如多出一个指(趾)头,或有心脏杂音。更少的时候,孩子出生时伴有严重畸形,例如心脏畸形或脊柱裂。而染色体的异常,例如唐氏综合征则相对罕见。

·胎儿畸形经常会在什么时候被发现

自从超声扫描广泛应用以来,许多主要的畸形在怀孕早期(18~22周)可以被筛查出来。但某些较不明显的畸形,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人员检查,有时也会发生漏诊。这种情况下,可能要等到孩子出生后检查才会发现。

·一旦发现畸形应该怎么办

胎儿发生兔唇、足内翻、多趾等,在出生后可通过手术治疗得以恢复正常;严重畸形如心脏、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通常在不超过怀孕24周就出现死胎或流产,如没有出现死胎或流产,则不管怀孕任何时期发现,都应该到医院引产。

·采取什么措施来预防胎儿畸形

为预防胎儿畸形,需要采取的措施有:重视婚前医学检查,通过婚前检查,能及时发现如乙肝、性病等影响下一代健康,会引发胎儿畸形的疾病。患上此类疾病者只有治愈后才能结婚生育下一代。而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是导致胎儿畸形、早产等发生的重要原因。另外,孕妈妈怀孕后应立即建立围产保健卡,定期检查,这样能早期发现畸形胎儿,可随时终止妊娠。此外,如果想要孩子,夫妻二人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在双方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时怀孕。

·什么是无脑儿与脊柱裂畸形

无脑儿、脊柱裂是常见的先天畸形,两者统称为开放性神经管缺陷。

无脑儿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1.5倍。这种患儿颅骨与脑组织缺失,偶见脑组织残疾,常伴有肾上腺发育不全及羊水过多。约75%在产程中死亡,其他则于产后数小时或数日后死亡。无脑儿双眼突出,鼻大而宽,舌大,没有颈部。这种畸形在我国发生率较高,尤以北方为多见。

那么,无脑畸形是如何形成的呢?正常情况下,在3~4周的胚胎中,由神经外胚层增厚形成的神经板逐渐演变成神经沟,神经沟进而成为头尾开口的神经管,然后两端开口闭合,再进一步演化为脑和脊髓。如因某种原因,神经管头端未闭就产生了无脑畸形。无脑儿可与脊柱裂合并发生。

脊柱裂是指部分椎管没有完全闭合,其缺损多在后侧;隐性脊柱裂即腰骶部脊椎管缺损,表面有皮肤覆盖。脊柱裂可以使神经管发育异常,并从裂孔长向外方,可导致下半身功能障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