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贴近真实的心灵地图

狂喜之后:踏上内心的探险之旅 作者:(美)杰克·康菲尔德


推荐序最贴近真实的心灵地图——胡因梦

渴求真理,追求良师的指引,加入一个探索生命真相的团体,在其中获得归属感,并且开始踏上内心的探险之旅,这是全世界的探寻者在真理之道上最初始的共通流程。

然而一旦打开内心之门,接下来要面对的却是各种错综复杂的修道问题,其中包括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在、个人与群体、出世与入世、肉体与精神、引领者与追随者、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显意识与潜意识、男与女、相对与绝对等极难辨识清楚,也极难圆融看待的二元对立问题。

想要帮助求道者或修道者在见地和认识上绘出一幅完整的心灵探险图,必须兼具主观的实修体验以及客观的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说法者必须有能力跳脱传统东西方宗教的诠释窠臼,以符合时代精神的语言工具,结合灵修、精神分析及心理治疗、诠释现象学、伦理学、哲学、文学与诗等各个领域的素养,才能达成这项艰巨而又隐微的整合二元对立的任务。

西方社会里能身兼传统学问僧与实修僧双重身份的精英,寥寥无几——譬如肯·威尔伯、拉姆·达斯、迈克尔·墨菲、罗杰·沃尔什、艾伦·沃茨、约瑟夫·戈德斯坦等人,杰克·康菲尔德可以说是其中最擅长说故事,语言平易近人,又能恰如其分地传达灵修奥义的博学说法者,他也是将南传佛法介绍到西方的重要法师。

他的七本著作目前译成中文的只有三本——《心灵幽径》、《当代南传佛教大师》、《狂喜之后》。在美国,这本《狂喜之后》被誉为近三十年来描述内心实修转化最具说服力、最真实无欺的经典之作。

此书内容结集了佛教、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以及伊斯兰教苏菲派的精神导师在修行过程中的第一手经验。故事以童年创伤揭开苦、集、灭、道四圣谛的序幕,接着以禅宗《十牛图》第一图的寻找自性之牛,引申出现代人内心的觉醒召唤。一旦回应了内心的召唤,求道者便归返为修道者,而修道的第一步就是要蜕去身心所累积的重重甲胄。在这一点上,作者显然将身心脱落及减轻压力视为首要之事;反观岛内热衷于修行的求道者,有许多仍汲汲于功德的累积,在观念上错将道途视为世俗的成就之道,即使试图进入禅定体验,也难脱苦练功夫的沉痾心态。

作者在前五章阐明了苦难的积极意义、空性与无我的真谛,可以帮助修行者从一开始便清楚地见到这张心灵探险图的目的地,这种从果地起修的认知方式,充分展现出作者的诚实、慈悲以及对真理的深刻体悟。

从第六章开始,本书探讨所有修道者内心最深的召唤——开悟见性。在一般人的认知里,开悟见性似乎是道途的终点了。一个已经见到自性的人,照理说从此之后就可以悠游于天地之间,永远过着解脱自在的生活,但是作者却提出了攸关见性之后的有力证据,证实开悟只是一个起点,随之而来的却是更难招架的磨难、羞辱、丧失恩宠等属于灵魂暗夜的考验。换句话说,解脱这件事是无法退休的,各宗派的修行高人在开悟后仍难以避免向下沉沦的可能性。因此正确的态度是不断地打破我们为自己设定的完美标准,以真正开放而坦然的心胸来礼敬人性的局限。

在第十章中,作者揭露了修行团体或道场中大师们对弟子滥用权威、性剥削等失德的行为,也探讨了弟子将师父神格化以及无法区分魅力与智慧的盲信屈服态度。人类在政治上已经建立自由民主的体制,然而在宗教上却仍停留在神权崇拜的落伍阶段。此等现象遍及全世界,自古至今从未停歇过,从中古世纪猎杀女巫的宗教审判与十字军东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著名禅师扭曲禅宗教义而鼓励信众参战,甚至到藏密各宗派之间的权力斗争,都显示出人类对权力的热衷,远甚于放下自我。如此真实的提醒,足以唤醒许多甘于被剥削的信徒,及早放下盲目的权威崇拜,回归到自己的平等佛性,体会平常心的真谛。

在后半部的章节中,康菲尔德开始扩大读者的视野,从个人内心的实修,转向日常生活关系互动的面向,其中包括如何面对家族成员之间的业力问题,如何从独修进入团体共修,再扩大到对大自然、地球、众生的关怀与连结,最后回归到一昧的平常状态,以最本然、最单纯的面目,满怀欢喜与幽默地如实存在于世间。

本书处处可见超越二元偏见之圆融真理,使修道者领悟到灵修并不是在逃避困难,而是要清清明明地学习“犯错中的艺术”,并将其转化成我们内心最真实的力量。

本书不愧为现代人在修行之旅中最贴近真实的心灵地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