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分析者与被分析之物

世界在你心中 作者:(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分析--专家学者的分析或反省式的分析--并不能带来解答。分析一向需要时间,而且需要大量的洞见,你的分析一旦出了错,接下来的分析就会跟着出错。如果你的分析得到了某种结论,而你立即从这个结论往下推演,那么你也受到了阻碍。此外,在分析之中还有"分析者"与"被分析之物"的对立问题。

若是不透过动机、分析或对肇因的探究,我们要如何才能带来心理上的彻底革命呢?你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出自己愤怒的原因,但这并不能制止你的愤怒。你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出战争的起因,包括经济上的、国家的、民族的、宗教上的议题,或是政治人物的颜面问题、意识形态等等的问题,但我们仍然在互相残杀。五千年来已经出现过一万五千场重大的战争--我们到现在仍然没有爱,没有慈悲。

一旦洞察到这个问题的真相,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分析者与被分析之物"、"观者与被观之物"、"思想者与其思想"之间的界分是否真实的问题。不是理论上而是真的有这样的问题吗?这个"观者"--这个让你产生"看与听"的存在中心--是否只是一个把自己与被观之物分开来的概念性存有罢了?如果你说你在生气,那么这股怒气与那个知道自己正在生气的存有,是不是真的有区别?那股暴力不就是观者的一部分吗?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试着去了解它。我们若是关心当下立即产生心理上的革命--不是未来才产生一些变化--这个议题,就必须试着去了解问题的核心:这个所谓的"观者"、"我"、"自我"、"思想者"或"经验者",与被观之物、经验或思想真的有差别吗?当你在看着一棵树,观察一只飞鸟,欣赏水面上的月光时,那个"经验者"真的有别于他所看到的一切吗?当我们在看一棵树时,我们是真的在看它吗?请再随着我探究一下。我们可曾直接地看过一棵树,还是只透过知识组成的意象或过去的经验在看它?你可能会说:"是的,我知道它的颜色有多美,形状有多么好看。"但你只是在透过记忆、透过以往对它的感觉,再次享受起那份快感罢了。你可曾观察过那"观者"与"被观之物"的差异?除非你曾深入于这个议题,否则接下来要谈的事很可能被你疏忽掉。其实只要"观者"与"被观之物"是分开来的,冲突就一定会出现。只要心中一产生对去年秋色的回忆、认知及意象,"观者"与"被观之物"的界分及冲突就出现了。制造出这种界分的正是思想本身。假如你看着你的邻居、你的妻子、你的丈夫、你的男友或女友,不论眼前是谁,这时你能不能不带任何意象或过往的记忆,直接看着这个人?因为如果带着某种意象去看此人,你们的关系就不见了;剩下的只有两组意象所形成的间接关系,只有概念性的关系,而没有真实的关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