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讲背负宿命自我(6)

一个人不要怕 作者:素黑


人潜意识中特别倾向牢记或表达负面的思维。当然,其实人是可以选择的,但你会说:“其实我不想这样,这并不是我选择的,我想快乐,我想改善,不过就是没法子。”

我们会这样自辩:我也想快乐,但为何痛苦时刻永远比较多?我们会立刻想起痛苦的事情,快乐的事情却需要刻意回忆才想起。要了解这点,需要先了解自己的能量是收还是放,是在什么状态。

大部分的痛苦、忧郁,所谓负面的东西,属于渐渐涉收进去的,它们全都郁在心中,不断酝酿,“心轮”的位置会郁痛起来。而你还不断助长它,像肿瘤一样,一天一天长大。你不懂得放开它,释放它。

反过来看,为何你会快乐?因为负面的东西不是日益累积,而是被你发放出来了。每当你开怀、大方的时候,你便会感到快乐。我是说真正的快乐,不是指物质上的满足。例如你买了一部新型号的手机,但两天或两个星期后你便失去了这份喜悦,因为另一个新型号又推出了。那些无穷无尽的欲望并不属于真正的快乐。当你阅历渐深,或灵性修为很高的话,你会知道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当你不够大方的时候,你只会想:“这是我的”,然后收起来,那怎会快乐呢?拿出来与别人分享,把喜悦和幸福投向宇宙,才能真正的开怀、喜乐。所以真正的快乐是跟别人分享的,就是我最终想谈的“爱”。

当你能把喜悦掏出来跟大家分享,当你没有了埋藏的自我,当你变得透明时,你便会快乐,甚至达到平静的境界。快乐就是这样,如果你真正快乐的话,你不会有个自我去把它刻意记起,所以拥护自我的你对快乐都记得不太清楚,心里只有伤痛。

这是你的选择。

如果你真的懂得欣赏爱和快乐,你满脑子都是正面的东西。相反,大部分人无法这样,因为大部分人都被负面情绪捆绑着,自我膨胀。

自我,到底是什么

现在该深入谈谈自我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助长一个自我,宁愿痛苦呢?

从西方的差异(difference)理论看,可以这样理解:要有一个“我”,一定要有一个“你”才成立的。自我跟什么会成为对立呢?就是平静,无我的相反就是自我。我们大部分时间都不能无我,而是在构建自我。自我永远是对应于一个差异去完成的,没有差异的话,就不可能有一个“我”。所以,简化一点说,如果没有一个“你”,就不会有一个“我”。“我”一定要有“你”,有“你”才显示出一个“我”,“你”和“我”,建基于差异、不同,“我”和“你”是不同的。例如我们希望自己很独特,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同时又要否定别人,划出你我之分的差异条件,所以我们需要透过否定和抗拒巩固自己,甚至变得自我保护(defensive),永远先说不:“不是,我怎会是那样呢?你哪会了解我。你不是我,你怎样知道我有多痛苦和不幸?”

当你痛苦时,经常要别人认同你的痛苦,同时又抗拒或否认人家明白你,譬如说:“你又不是我,我曾经受过的痛苦你怎会了解?”因为你不是我,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问题,这是哲学常碰到的问题。更复杂的是,你要透过病态的那段历史来确认一个自我的身份,将自己变成一个痛苦体(painbody)。而且,你很怕失去所谓过去、历史,因为这样的话,你便会失去这个既已建筑好的自我,你会很害怕。人其实很抗拒变得虚无,怕还原虚无。我故意用“还原”这个字,因为其实人本来就是虚无,本来无一物。努力塑造的是一个自我而已。

因此你会喜欢跟别人争拗,显示自己跟别人不同。每每跟别人争拗,自我的意识便越来越强壮。“我拗赢了你,真了不起!”又倾向将负面的事情扩张,小事化大。你变得很生气、悲伤、不幸、无助等,因为每一项都在清晰地提醒你,你有一个自我,我不是你,所以你不会明白我,因此我很惨,然后却又矛盾地问:“怎样才能令别人明白我多一点?”看不到自我,救不了自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