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一生的学习(8)

一生的学习 作者:(印)克里希那穆提


如果我们所考虑的是私人的企图和利益,那么服从权威便有许多的好处。然而,以个人升迁和利益为基础的教育,只能建造出一个竞争、对立与残酷无情的社会结构。我们便是在这样一种社会中被教养长大,而心中的怨愤和混乱自是显而易见。

我们被教导着去顺从一位教师的权威,一本书的权威,因为这么做是有利可图的。生活上每一部门的专家,从牧师到官僚,都掌握着权威,支配着我们。然而,任何利用强制方式的政府或教师,都无法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对于社会的幸福与安宁,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我们要在人与人之间有正确的关系,那么便不应该强制,甚至说服也不行。握有权威的人和屈服于权威之下的人,两者之间,怎么会有亲爱之情和真诚的合作呢?冷静考虑权威这个问题,以及它所包含的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明白渴望权力这一欲望本身,是具有毁灭性的,那么对于权威的整个过程,便会有即兴而自发的了解。等到权威丢弃时,大家才能合伙相处,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会有合作和亲爱之情。

教育上的真正问题是教育者。如果教育者利用权威作为免除自己麻烦的手段,如果他把教育当做一个扩张自我、满足自我的方法,那么即使是一小群学生也会成为他私人野心的工具。

对于权威与支配心的潜藏动机,必须加以深入的洞察才行。如果看出智慧无法经由强制的行为而被唤醒,那么对这事实的领悟,将使我们的恐惧之心化为灰烬,然后开始培育一个和现在社会秩序完全不同,而且远远地超越了它的新环境。

要了解生活的意义,以及生活上的冲突和痛苦,我们必须摆脱权威——包括有组织的宗教权威——而独立思考。然而,如果我们为了帮助孩子而在他面前设下具有权威性的榜样,那么,我们只助长了恐惧、模仿,以及各种形式的迷信。

那些有宗教倾向的人,设法把他们的信仰、希望和恐惧,强行灌输给孩子;那些反宗教的人也同样渴望以他们偶尔学来的特有思想方式来影响孩子。我们都要孩子接受我们崇拜的形式,或把我们所选择的意识形态铭刻于心。被自己或他人所构想的意象和公式化的思想纠缠混淆,是十分轻而易举的事,因此必须随时警觉小心。

我们所谓的宗教,仅是有组织的信仰以及它的种种教条、仪式、奇迹和迷信。每个宗教都有它的圣书、教主、教士以及威吓人们、控制人们的方法,大部分人都被这些所限制,我们认为这便是宗教教育。然而,这项限制离间了人;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对抗,它不仅仅是在信仰者之间,而且在其他不同信仰者之间制造了对立。虽然所有的宗教都说它们崇拜上帝,而且说我们必须彼此相爱,然而它们经由奖赏和惩罚的教义,在人们心中灌输了恐惧,而且经由它们互相敌对的教条,延续了疑忌和对立。

教条、奇迹和仪式,这些都无助于精神生活。真正的宗教教育,鼓励孩子了解他自己和他人、事物、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才有存在;而没有自我认识,一切的关系——和一个人或和多数人的关系——都会造成冲突与悲哀。当然,对孩子充分地解释这一切事情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教育者和父母明白了“关系”的全部意义,那么借着他们的态度、行为和言辞,一定可以把精神生活的意义传递给孩子,而不需多费唇舌。

我们所谓的宗教训练,并不赞成人们询问与怀疑,然而,惟有对社会和宗教的价值观加以探讨其意义时,我们才能发现何谓“真实”。教育者的任务,在于深入地检视他自己的思维和感情,并且将那些使他安全与舒适的价值观抛弃,惟有如此,他才能帮助学生自觉,而且了解他们自己的冲动和恐惧。

一个人年轻时,是迈向正直、明智之时;而我们年长者如果有了解力的话,能帮助年轻人使他从社会加诸他身上,以及他自身所射出的种种障碍之中解脱。如果孩子的心没有被宗教的先人为主观念和偏见所塑造的话,那么他将可自由地经由自我认识而去发现那超越他自身的事物。

真正的宗教,并非是一套信仰和仪式、希望和恐惧;如果让孩子避免这些阻碍他的种种影响力而成长的话,那么,也许当他成年时,他将开始探讨何谓真实,何谓上帝。因此,在教育孩子时,深入的洞察力和了解是必须的。

大部分倾心宗教、谈论上帝和永生的人,根本不相信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完整性。然而,宗教,是在寻求真理中培养自由。对于自由,是无可妥协的。个人的部分自由绝非自由。任何种类的限制,不论是政治的或宗教的,都不是自由,而且永远无法带来和平。

宗教并非是一种限制的形式,它是一种存在着真实、上帝的宁静状态。然而,惟有自我认识和自由存在时,那种创造性的状态才会出现。自由产生德行,而没有德行,宁静无法存在。平静的心不是一个被限制了的心,它不是通过纪律或训练才变得静寂。惟有当心灵明白了它自己的种种存在方式——也就是自我的种种存在方式——平静才会出现。

有组织的宗教,是人们冻结了的思维,人们以此建造寺庙和教堂;它成了胆怯者的安慰品,哀伤者的麻醉剂。然而,上帝或真理远远地超越了思维,超越了情绪上的需求。对制造恐惧和悲哀的心理过程有所认识的父母和教师,都足以帮助年轻人去观察、了解他们自己的种种冲突和灾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