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5)

素王孔子 作者:孔健


从史料来看,孔子不仅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而且还文武双全,六艺精通。翻开《论语》就可以看到孔子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孔子办杏坛学堂,那是何等的气魄和胆略,至少三千弟子,可想而知其施政有方;孔子周游列国,虽终未遂“济世”之愿——此乃天命,但所到之处,几乎都奉为上宾、敬若神明;孔子诛少正卯,那是何等干净利落,快刀斩乱麻;落魄之时,被一农夫称为“遑遑如丧家犬”而不愠,还满口称是,其宽容精神是伟大的。

两千多年以来,无论孔子被“圣化”、“矮化”或是“正统化”,他始终未被中华民族抛弃,而是深深扎根于民众心间。梁启超总结过:“苟无孔子,则中国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苏格拉底之后,容有苏格拉底,而孔子之后,无孔子也”。宋代理学家朱熹评价:“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我不想再神化或扭曲先祖形象,只想让我心中的布衣孔子——我感受到的一位真实的孔子,走入大众的心间,以恪尽我作为孔家后人的责任和义务。然而,毕竟历史已经久远,由于阅历、学力、能力所限,还原一个真实的“素王”并非易事,我讲述给大家的布衣孔子是否能为大家接受,还有待诸位读者的评判。

《素王孔子》得以出版问世,我首先应感谢中央编译出版社的和龑社长及全体社员。在此特别感谢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画报协会、山东省委宣传部李群部长、黄胜副省长、才利民副省长、张万青秘书长、山东省旅游局于冲局长、山东省新闻办黄泽存主任、山东省新华书店刘强董事长和家乡山东的人民及孔氏家族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和热情鼓励。由这部影视小说改编的、由日本知名文化人士、上海电影学院崔淑雯教授主持改写的电视剧本不久也将问世。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其实毛泽东对孔夫子的评价是很高的,尽管有“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其真实动机和历史背景已经很难完全说清,但从文化传承的意义上看,笔者认为毛泽东也是孔夫子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他是孔子“学与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思想的成功实现者。而毛泽东对孔夫子的批评,或许也是正确的,因为毛泽东思想的潜意识中可能原本就有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帝王”的成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