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妙趣横生的发散思维(2)

推理王 作者:曹博


能量巨大的头脑风暴

在东方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那些圣贤就有这样的教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如果只顾自己学习,而不和同学朋友讨论,知道的知识就会很少。只有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团体的作用,才能博学多闻。发散思维不仅要求我们用上自己的全部大脑和能源,还要学会用上身边人的大脑,集思广益的力量是巨大的。

楚襄王做太子时,被送往齐国做质子。楚怀王死后,楚襄王便向齐王提出了回楚国的愿望。齐王不答应,要楚国割地五百里才肯放他回去。楚襄王和自己的师傅慎子商量之后答应了齐王的要求。

楚襄王回到楚国,齐国就派了50辆使车来索取土地。楚王又问慎子怎么办,慎子让楚王第二天召见群臣,大家共商对策。

于是,子良来见楚王,楚王向他陈述了割地的缘由。子良说:“大王不能不给,因为您已经答应了,作为王,应该一诺千金。如果您答应了他们割地,现在又不肯给,这就是失了信用,以后您再和其他诸侯国谈判结盟的时候就会很困难。应该先割地给他们,然后再出兵攻打齐国。割地是守信,攻齐是不示弱。所以,我认为该割地。”

子良走后,昭常拜见楚王。楚王也告诉了昭常割地的事情。昭常说:“不能割地。我国是万乘之国,如果割地,我们一半的财产都会归了齐国,这样我们的万乘之国只是徒有其表了,不能割地。我愿意坚守东地。”

昭常出来之后,警鲤拜见楚王。楚王也告诉了警鲤割地的事情。警鲤说:“不能给。不过楚国单独守住东地比较困难,既然大王都答应了割地,如果不给,就在诸侯面前违背大义。我情愿求救于秦国。”

警鲤也出去了,慎子这时候进来了,楚王把三个人的建议都讲给慎子听。慎子听完了楚王的叙述之后说:“三个建议都用。”

楚王不明白慎子的意思。

慎子接着说:“大王您先派子良带上兵车50辆,到齐国进献东地。在派遣子良的第二天,再任命昭常为大司马,要他守卫东地。第三天,派警鲤带50辆战车到西面秦国求救。”

楚王说:“好!”于是,按照慎子说的顺序,依次派出子良、昭常和警鲤。

子良到了齐国,齐国派了兵车来接受东地。昭常却回答齐国使臣说:“我是主管东地的大司马,我们要与东地共存亡。我现在已经动员了东地的所有男女老少,我们虽然武器鲁钝,铠甲陈旧,但是我们东地的百姓和官兵愿意奉陪到底。”

齐王对子良说:“你们要献地,为什么昭常却要在这里守卫东地,这是怎么回事?”

子良说:“大王,我是受了我们楚王的命令来进献土地的,现在昭常守卫东地,这是他假传王命,大王可以率兵进攻他。”于是,齐王大举进攻东地,讨伐昭常,当齐国大军还没有到达东地边境,秦国已经派出了50万大军驻守在东地边境上。秦国将领说:“你们扣押了楚国的太子,不让他回国,这是不讲仁道;还想抢楚国的土地,这是不讲正义。如果你们收兵就算了,如果不收,我们就在此决一死战。” 

齐王听了之后很害怕,就让子良回去转告楚王两国议和,又派人出使秦国,声明不打楚国。楚国不用一兵一卒,竟确保了东地的安全。

楚王的师傅慎子集思广益、归纳总结、博采众长的决策功夫值得现代社会的我们学习。慎子在割地这件事上采纳了所有人的观点,只不过整体上将各观点进行了排列组合。在处理一些大事、难事时,决策者一定要集合众人的思路和点子,采用“头脑风暴法”,让每个人献计献策、畅所欲言。

中国有句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就说明众人的智慧产生的合力是巨大的。每个人有不同的立场、角度和思路,将众人的观点集合起来,进行选择和整合,就可以有解决问题的良策出来。

现在的发明创造活动也变得日趋复杂,需要综合多个领域的知识,单枪匹马的冥思苦想已经不能解决现代社会的错综复杂的问题,而这种“头脑风暴”的群体战术却在发挥着它攻无不克的威力。

有一年,美国的北部地区大雪纷飞,电线上的积雪把长跨度的电线压断了,严重地影响了通信。很多人都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成功。后来,电信公司的经理把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召集到了一起,组织了一次特殊的座谈会,并且制定了这个会议的特殊原则:自由思考、延迟评判、以量求质、结合改善。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有人建议设计一种电线扫雪机,有人想到了用电热化雪,有人建议用震荡技术清除积雪。让人感觉荒唐的是,有人提出了让直升机带着扫把扫雪的建议。就是这个看起来最荒唐的建议引发了一个技术人员的灵感,他想到了一个简单可行而且效率高的扫雪方法。他想,每次大雪之后,直升机就沿着电线飞行,靠着螺旋桨高速旋转带来的风把积雪吹落,达到清扫积雪的目的。大家也迅速参与进来,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不断完善这个想法。一个困扰大家很久的问题就这样被解决了,经过大家的现场试验,这个方法很有效。

不同的行业之间进行交流可以产生极大的互补效应,能够促进思想火花的碰撞和思维向多方向的扩散,得到更多的创造性的想法,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头脑风暴就是让不同的人,即使拥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教育水平、不同的专业背景,也都参与到对一个问题的讨论中来,大家可以各抒己见、自由畅想、禁止批评、重视数量和意见的改善的思维方法,发挥的是团体的力量和智慧。

怎样在生活中获取灵感

许多事情看似没有关系,但是都是息息相关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共通的道理。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苦苦思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大脑里会形成一定的优势区域。这种优势区域一旦接收到外界信息,就会被激发,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思维方式对人类有极大的益处。把其他领域中好的方法运用到本领域中,这是解决技术难题或者进行创新的基本思维方式。

鲁班被茅草的细齿割破了手指,因此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威尔逊从大雾中抛石子的现象中得到启发,发明了探测基本粒子运动的云雾器;格拉塞通过观察啤酒冒泡的现象,提出了气泡室的设想。

应用这种思维获得成功的企业也不胜枚举,法国的白兰地酒驰名世界,当初为了打开白兰地在美国的市场,也费尽了心思,还专门耗巨资调查美国人的饮酒习惯,制定出了各种营销策略,但是收效甚微。

一位推销专家向白兰地公司的总经理提供了一个高妙的营销方法: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67岁生日之际,向总统赠送白兰地酒,从而借机扩大白兰地酒在美国的影响,进而打开美国市场。

这个建议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赠酒的新闻持续播出了两天,各大报纸也连续登载。白兰地公司向美国总统赠酒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从此以后,美国各地都掀起了抢购白兰地的热潮。

这位推销专家采用的思维就是借助美国总统的影响力成功帮助白兰地扩大影响,打开美国市场。善于运用发散思维的人总是很容易把不同领域的优势借来发展自己,而不具备发散思维能力的人就很难发现两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们要善于从那些看起来不太相关的事物上获得灵感,这就是一种同中求异的思维方式。这种归纳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挖掘更多的相关素材,有效解决各个方面的问题。当我们进行天马行空的思考的时候,那些不相关的事物反而成了我们进行思考的助推器。在思考的前提下,不忽略任何看起来不大相关的事物,只要你敢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你就能够利用更多的资源解决问题。

如何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

发散思维要求人们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尝试多种角度思考,寻找突破僵局的角度,开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大雄井上是位刚刚从一家大保险公司中分离出来的一家保险公司的老板。由于竞争太激烈,他的生意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这几天,他一直愁眉不展。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他的妻子实在不愿看到他再这样难受下去,就约他出去散散步。走着,走着,大雄觉得不对了,这是什么地方啊?我以前怎么从来就没有来过这里啊?

“这不就在咱们家门口吗?你到底是怎么啦?天天路过的,你怎么都忘光啦?”

“噢!我以前都是从那边走,从来就没有从这边走过,今天只不过走了一个反圈子。走!快回家!”大雄好像想起了什么,匆匆地向家走去。

一个星期后,大雄的保险公司推出了一个新的险种,他在广告上是这么说的:“敝公司成立保险年金,凡投保者,一次交付2000万元,三年后,投保者可每月凭保单亲自到本公司领取20万元的年金和4万元的利息。”

就这么一个小广告,大雄的保险公司的投保额在几个月里就翻了几番。

心情开朗的大雄搂住妻子说:“以前,我每天早上在家门口散步,都是从左到右。那天早上,你领着我从右到左走了一圈,我竟然发现了以前没有发现的一直就存在的东西。这使我恍然大悟。反其道而行之,便会有一番新天地。这就是那天早上我悟出的道理。我们的生命保险机制,向来都是投保者活着时每月交一定的保险金,死后由家属一次性领取。我当时就想,我们为什么不反过来呢?如果他们先交一定的保险金,过一段时间后,再让他们按月领取‘健康年金’,这样,投保者的心情不是就大不一样了吗?他们肯定会纷纷到我这里来投保的。所以,我就写了那个广告,效果果然挺好。这几个月,我的营业额竟达到了前几个月总和的几倍。”

人的头脑一旦囿于固定模式,往往很难有新的突破,这时,不妨尝试用一下逆向思维。在进行逆向思维时,不要太盲目,逆向思维只是一种思维方法,行不行,还要靠实践来检验。

利用发散思维打破僵局,主要克服思维定式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惯性。现实的僵局可能源于外部环境,但是无法克服这个困难则主要是源于内心的困境,采用多角度,甚至逆向思维,问题往往能够迎刃而解。如果自己的思维陷入僵局,不要执著于自己的观念,要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从别人的意见里获取灵感,从而实现思维跳跃,获取最佳解决方案的目的。

创造从何而来

发散思维是从某一事物出发,并且以此事物作为出发点,向外扩散形成的具有新价值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创造的基础,就像是以产品为核心,挖掘它的各项功能,对产品进行完善,或者开发出性能更好的产品,甚至可以利用发散思维将不同的事物按照科学的规律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发明。

从敲击木桶,到胸腔叩诊和听诊器的发明,是一个利用联系原理展开思维联想而进行创造的结果。300多年前,一位奥地利医生给一个胸部患病的病人看病,但是当时既没有听诊器也没有X光射线技术,医生没有办法确认病人的病灶在哪里,那个病人不治身亡。后来尸体解剖以后,发现死者的胸腔内已经发炎化脓了,而且胸腔内有很多积液。

结果这位医生非常自责,决心要研究判断胸腔积液的方法,但久思不得其解。恰巧,这位医生的父亲是个精明的卖酒商,父亲不仅能识别酒的好坏,而且不用开桶,只要用手指敲敲酒桶,就能估计出桶里面酒的容量。

医生在他父亲敲酒桶举动的启发下想道,人的胸腔不是和酒桶有相似之处吗?父亲既然可以通过敲酒桶发出的声响判断桶里有多少酒,那么,如果人的胸腔内积了水,敲起来的声音也一定和正常人不一样。此后,这个医生给病人检查胸部时,就用手敲敲听听。他通过对许多病人和正常人的胸部的敲击比较,终于能从几个部位的敲击声中,诊断出胸腔是否患病。这种诊断方法就是现在医学上所称的“叩诊法”。

后来,这种叩诊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861年的某一天,法国的一位男医生雷克给一位心脏有病的贵妇人看病时为难了。正在为难之际,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在参与孩子游戏活动中的一件事情,孩子们在一棵圆木的一头用针乱划,另一头用耳朵贴近圆木能听到搔刮声,而且还很清晰。在此事的启发下,他请人拿来一张纸,把纸紧紧卷成一个圆筒,一端放在那妇人的心脏部位,另一端贴在自己的耳朵上,果然听到病人的心律声,甚至于比直接用耳朵贴着病人胸部听的效果更好。后来他就根据这一原理,把卷纸改成小圆木,再改成现在的橡皮管,另一头改进为贴在病患者胸部能产生共鸣的小盒,就成了现在的听诊器。

300多年前的医生们因为采用了发散思维看到了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处,发明了造福人类的叩诊法和听诊器。这些看似偶然的例子,却贯穿着发散思维的创造性光芒。这些事情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要善于利用发散思维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发挥我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我们也能够先人一步。

在科学界,牛顿根据开普勒的天体运行三大规律和伽利略的物体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规律,这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物理学领域的规律,开创了经典力学理论,引发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麦克斯韦组合了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和拉格朗日、汉密尔顿的数学方法,创造了更加完备的电磁理论,引发了以发电机、电动机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现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技术革命也在席卷整个世界,科学与技术的联合、多领域多层次的碰撞联合都需要发散思维作为创造力的基础要素。

在不同领域发散思维都在发挥其神奇的魔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那么,我们将思维无限延展,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吧,在未来的发展潮流中领先于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