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是一个真正的斗士!”

西点军校精英全传 作者:彭鑫


巴顿在1915年调到潘兴将军的部队当副官,得到潘兴将军的赏识,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斗士!”。1916年,潘兴提升巴顿为中尉,后来,他从中尉逐级升至上校。当时,他作为潘兴的副官到墨西哥参加镇压农民起义。

1917年,巴顿随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到了法国。就是在这里,巴顿参与了美国创建第一支装甲部队的所有事宜。没有坦克的美军在作战中发现了它的威力,遂以特别优厚的条件跟法国军队交换来20辆坦克。巴顿是美军第一个坦克手,当时他在郎格勒设立了美军坦克训练中心,除了他以外所有的美军没有一人会开坦克,所以他每天忙得废寝忘食。经过切实有效的短暂训练之后,巴顿率领坦克旅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圣米耶尔和马斯河-阿拉贡等战役。巴顿在战斗中充分发挥了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战术风格,在激烈的进攻战中大踏步前进。巴顿把所有的坦克都抛在身后,只有他驾驶的一辆坦克冲入德军防线内。巴顿和他的坦克旅在这次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装甲兵部队不可估量的前途。但是,在机枪、大炮控制战场的时代,装甲兵部队还未得到军界人士的充分认识,只有在以坦克和飞机主导战争胜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才引起军事专家及指挥官们充分的重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顿回到美国。此后20多年里,他几乎天天在无所事事中消磨时光。

1939年9月,全面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身处随时卷入战争的旋涡,德军的坦克部队以风卷残云之势横扫了整个欧洲。军龄31年、年龄55岁的巴顿上校时来运转--美国开始重视装甲兵建设。这位屈指可数的坦克专家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认可,觉得他是能在战场上战胜德军的优秀将才,批准晋升为准将的巴顿组建一个装甲师。

二战爆发之时,巴顿认为,对于美国人来说战争是一场残酷无情的噩梦,他的使命就是把这些自由散漫懒惰的农民改变成为守纪律、能战斗的英雄,唯一的手段是训练。他训练士兵的方法就是向他们教导严格的纪律:“一个人要成为一名好军人,就必须遵守纪律,有自尊心,毫不犹豫地执行命令。”他常对官兵们说,“一个人要想活下去,杀死更多的敌人,就必须从平时的刻苦训练抓起。我始终相信一句古老的格言:平时多流一滴汗,战时少流一滴血。”

有着从军31年经历的巴顿明白:训练是为了提高官兵们的实战能力,因此必须从实战需要出发。巴顿在狠抓部队士兵军事训练的同时,特别重视实战性军事演习。他为了使将士们适应非洲沙漠地区的恶劣环境,找了一个全美国最荒漠地方进行模拟训练。这里的气温高达40度。巴顿指挥部队在这地狱般的训练场上一会挖掘战壕,一会长途急行军,一会坦克实战演习等等,艰苦的训练使得士兵和军官们叫苦连天。训练之余,巴顿总是反复讲述这样一个道理:“高超的军事技术和适应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部队的伤亡,一品脱美国人的汗水可以挽救美国人一加仑鲜血。”

历来对军队的纪律问题十分重视的巴顿认为:“纪律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士兵们发挥最大战斗潜力的关键,所以,纪律应该是根深蒂固的,它甚至比战斗的激烈程度和死亡的可怕性质还要强烈。”大部分指挥官都很关注下属及士兵的纪律问题,但巴顿对军纪的训练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他的纪律标准十分严格。对此他常常告诫将士们:“纪律只有一种,这就是完善的纪律。假如你不执行和维护纪律,你就是潜在的杀人犯。”二是巴顿对将士们的着装方面特别关注。巴顿认为,着装是否严肃从某种方面上说是代表着军人的风貌和战斗力。他十分严肃地指出:“稀拉兵不能打仗。严明的纪律,威武的军容,既反映了军队的精神面貌和军事素质,又能增加将士们的自豪感和战斗力。”因此不论平时还是战斗期间,巴顿所部的每一个官兵都保持着一种“标准的军人姿态”:胡子刮得光光的,钢盔戴得正正当当,领带系得板板正正,腿上绑腿打得紧紧的,脚上的皮靴擦得铮亮。不管是谁来参观巴顿的部队,都能从官兵们的整齐的军容风纪中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支刚刚组建不久的装甲部队,经过巴顿严格训练、充实和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创造不可磨灭的战绩。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对德、日、意宣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