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用眼睛缓解压力(3)

微反应:小动作背后隐藏着什么 作者:姜振宇


实际上,迄今为止,这个问题还没有统一的结论。而且,如果单就这个问题而言,也根本不可能得到统一的结论,因为这个问题的主语是:人。人的多样性决定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一定是多样性的。

大多数人在受到意外刺激的时候,都会出现视觉逃避(生理和心理共同决定),符合我们所总结的规律。如图4-3。

但是,如果被测试人是有备而来呢?他(她)希望看到自己的谎言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希望观察到提问人的反应,进而作出下一步欺骗的努力,甚至在他(她)认为自己得手之后,会乐于见到自己的对手被欺骗时的有趣样子。这类人接受测试的时候,会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好自己的骗术套路,无论什么问题对他(她)而言都不会意外,进而让提问人逐步走进自己设下的复杂圈套,然后笑眯眯地看着对手被自己搞定。如图4-4。

你觉得这类人会通过视觉逃避来寻求安慰吗?

不过,仔细分析一下,我们总结的规律并没有错误,还是有效的。这种说谎的高手之所以貌似不符合视觉安慰反应规律,其实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厉害,而是没有不适感,这恰恰是因为对手(测试方法)不够厉害。如果能够分析出被测试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预见到他们可能采取的反测试对策,在测试过程中给予他们有效的意外刺激(也就是比高手再高一些),再高的高手也还是会出现视觉安慰反应的,唯程度不同而已(心理控制能力强大的人可以迅速控制和改变自己的反应)。因为,高手也是人。

当然,作为一门科学,我们必须承认,视线转移并不能作为判定说谎的必要条件,可能造成视线转移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思考或疲劳,有的时候就是单纯的转移,没有什么目的性。视线转移不等于视觉逃避(就算是看美好的东西也有可能歇会儿)。即使可以确定是视觉逃避,也要相应分析刺激源是什么,被测试人是什么类型。

看解剖手术时出现视觉逃避,就不能认定是说谎的反应,因为刺激源与说不说谎没关系;再者,大多数人这个时候都会出现视觉逃避,但学外科的人不会,因为那些画面对他们而言是专业,并不恐怖。这个例子说明,即使没有视觉逃避,也不能作为被测试人没有说谎的证明。

因此,观察到视线转移的时候,我们必须再进一步确定,视线转移是不是视觉安慰。如果分析判定视觉逃避的出现是因为受到了负面刺激而寻求安慰,而负面刺激源又与被测试人可能说谎(试图掩盖或者捏造)的内容相关,那么这个线索就很有价值,可以进一步深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