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节:她爹说,战场上不能有感情(3)

舒展!舒展! 作者:杨楠楠


事虽然过去了,但这件事的另一个当事人--舒展,需要交代的问题还很多。一是作为领班,对下属督导不利;二是在事发后没发现李莎的异样;三是有纵容"犯罪的"前科。

这件事未免发生得太巧,偏偏在她将要转正的前夕,更是带给人无数的遐想空间。

几天后,舒展顶着"风"转正了,成为坤威大酒店货真价实的领班。那天晚上,周经理找舒展谈话:"舒展,你知道你是怎么升的领班吗?"

"我不太确定。"

"哦?你说说看。"

"我虽然自信有那个能力,但毕竟资历尚浅,您或者王主管,都不会轻易让我去做实习领班。我觉得,我这点好运气,应该跟刘总有关。"

周经理点点头:"没错,是刘总的意思。坦白说,当时我还反对过。觉得你气太盛,又不太会做人,不适合这么快提上去,应该先摔打摔打、煞煞威再升。可刘总却很坚持,说你'胆大、心高、气盛',是棵好苗子。把你推得高一点,会成长得更快。"

而且,周经理还带来了另一个消息:内部考评时,有人抓着钱包事件不放,认为舒展不够格。关键时刻,是王主管站出来说:"在座的各位遇到这样的情况,能处理得更好吗?谁能跟我打包票可以提前预知风险?至于说她纵容李莎,谁又能证明她没跟我汇报过?我已经处理过了,有必要拿出来较真吗?"

直属上司说话了,大老板又青眼有加,别人还能说什么?

舒展既感动又羞愧。以她那种还依然浓郁的书生思维来消化这个讯息,甚至都涌现出了一股"肝脑涂地"的冲动。

可"冲动",毕竟是一种肤浅的狂热,不一定能经得起现实的推敲。

时间果然如水,流水飞快。2003年来了,春节来了。

舒展没回家过年,与客人、同事们一起过完了除夕。12点的钟声敲响时,舒展有一些恍惚。20岁,似乎不过如此嘛!传说中美好的"双十年华",既不妖娆,也不静美,反而沾染着世俗的烟火气,呛人的味道里裹着些微的朦胧。可这是她自己选的。本来她可以像同学们一样,漫步在校园里,谈一场或轰轰烈烈或寡淡无味或精彩纷呈的恋爱,带着年轻特有的骄傲、冲动、幼稚、纯真,理直气壮地享受和放肆着。对,本来可以。但是,从她背着书包离开校园的那刻起,就失去了这个权利,并且在实质上,已经从一个精神上的贵族沦为了现实里的急功近利者。这感觉,就像一个穿着CK的内衣,却提着布兜、蓬头垢面地在菜市场里买菜的少妇,用一个邋遢无神的外表粉碎了观众产生高级联想的可能。

辍学后,舒展跟大多数同学都失去了联系。排除掉一部分涉及自尊心的因素,生活中没有契合点,才是最重要的。她不愿意去向那些质疑她的人解释自己所谓的"薄情"和"过分的自尊心",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可笑的资源浪费。你不觉得这是在变相地苟合别人的看法吗?能懂的,自然会懂;不懂的,说多了只是糟蹋口水。

在别人眼里,她很幸运,从服务员到领班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可反过来说,就是黑夜不懂白天的累。这种上升速度,并没有带给舒展多少满足感。她偏执地去热爱的东西,依然离她很远。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种所谓甜蜜,总带着一点点折磨吧。看来,人都有受虐倾向呢!舒展如是想。

对这份工作,舒展是有一定感情的,但绝对谈不上热爱。她必然不能按着目前的发展轨迹继续兢兢业业地奋斗下去,但这个"出走"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合适呢?舒展想不清楚,也不敢轻易下结论,眼神里的迷惘与春节的喜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小男孩跑到舒展跟前拉住她的手,塞给她一块包着金箔的铜钱状巧克力,奶声奶气地说:"阿姨,你吃!"包间里的客人哄堂而笑,舒展也笑了,蹲下身子,拍拍小男孩红红的脸蛋,说:"谢谢!"小男孩出奇地固执,非得让舒展吃了才罢休。咀嚼着这带着一点点苦味的甜,舒展迎来了新的一年。

舒展偶尔会遇上刘坤威。遇上时,由于场合、时机都不对,也只是淡淡地打个招呼,没有额外的交流,以至于舒展连当面说声"谢谢"的机会都没有。也许,这件事于舒展而言,是一次"知遇";可于刘坤威而言,却只是一个"巧合"--在因缘际会之下,见到了一个有点不一样的员工,心念一动,愿意拉她一把,仅此而已。舒展在转正后曾给刘坤威发过一条短信,很简单:"刘总,我是舒展,谢谢您!"刘坤威的回复也很简单:"继续努力!"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两人曾有过一段比较融洽的交集。而在以后的日子里,刘坤威也再没对舒展表现出好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