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节:天下谁人不欺生(3)

舒展!舒展! 作者:杨楠楠


蔡Sir的语气虽然很温和,但却带着明显的指责意味:"舒展,你对工作积极是好事,但现在你还是个新人,缺乏专业知识,又不了解客户,不宜直接与客户交流。万一说的不对,出了问题谁来承担责任?现在你需要多听、多看、多学习,也要少说话。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私底下来找我,你明白吗?"

舒展满心委屈,却说不出来。我跟客户多交流几句,还不是为了多了解点情况?这也有错吗?形势对自己不利,只能忍气吞声。她低着头说:"明白了。"

祁枫哼了一声,扬长而去。蔡Sir拍拍她的肩膀,也走了。

一个新人,可以像牛一样勤恳,却不宜像豹一样生猛,那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树敌。你想表现没有错,但要有个度。最好是能制造出一个"在前辈的大力提携下迅速成长"的假象,让自己的成就沾上别人的功劳。这样,你们才站在了同一条船上,才有资格一起参与游戏。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舒展越发低调起来,祁枫也就不再找她的麻烦。不过,如果别人看你不顺眼,就总能找到挑衅的机会。

这天晚上,舒展跟祁枫一起加班整理创意。也是巧了,舒展的手机一直在响。家里的、谷郁的、梦涵的、室友的……祁枫不乐意了,皱着眉头说:"你不能安静一点吗?你不需要动脑子,别人却需要,就不能安静点吗?"

舒展赶紧道歉,并把手机调到了静音上。不一会儿,祁枫的手机也响了。祁枫接起来,靠在椅背上,旁若无人地讲起了电话。舒展忍不住腹诽了一番:我的电话会影响你,你的电话却不会影响我,你的耳朵金贵,我的耳朵就是摆设,对吧?

祁枫对舒展的厌恶,始终贯穿了整个案子的始末。比如,初稿出来以后去提案时,客户没看好祁枫的创意,却对广告语很认可,说点子要换,广告语却可以保留。在回去的路上,祁枫说:"什么人喜欢什么东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遐想空间。舒展只能当做没听见,若无其事地跟别人闲聊。

等到这个案子终于结束时,祁枫和舒展都松了一口气,不约而同地为摆脱了对方而高兴。

一组对舒展来说,固然不像个温暖的家,却不会让她产生怨气,伙伴们暂时还没有认可她,是因为她需要学习和追赶的地方确实太多,不存在恶意的排斥。而且,蔡Sir是个很好的上司,这一点让她很庆幸。

不过,舒展的状况也太多了,有时候让蔡Sir有点目不暇接。这不,他刚从客户那里回来,连气都没喘匀呢,就有人过来告诉他:"快,蔡Sir,你家舒展正在制作部被人欺压呢,你不赶紧把她救回来?"

其实这事真不赖舒展。她本来就是坐在制作部安静地看人家剪片子,没有蓄意挑起任何争端。可是,一通电话打破了这个安详的场面。

CG师苟森放下电话就开始抱怨:"这帮做创意的,就光会想,事先也不问问我们,出了问题就成我们的事了。"

其余的几个人也随声附和。

舒展有些尴尬。虽然她目前还不是"做创意的",但她毕竟是创意部的人啊!能当做什么也没听到吗?中国人的集体观念自小就开始被灌输,至成年时已经根深蒂固。我们是从小听着"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舍小家、保大家"长大的。传统的舆论普遍支持并赞许个人服从集体的行为。在团队中,个体成员在必要的时候有义务牺牲自己来保证团队的胜利。同样地,你要为别人"攻击"团队的行为辩解、纠正。因为你们是一体的。你维护团队,团队才会保全你。你漠视团队被欺压,也会最终被团队抛弃。当然,把这套理论放在舒展目前的处境中可能"大"。我只能说,舒展对制作部的"反击"就是在上述理论的支撑下进行的。

所以,尽管别人还没有真正把她当成创意部的人,她还是小声而坚定地说:"我觉得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出创意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过我们制作部的承受能力,并且在提案之前也开小会。所以,创意部不应该承担这样的责任。"

正在热议此事的几位同事被她此番言论吸引了,纷纷转过头来看向她。舒展还不太能把"委婉"运用得灵活自如。就算她确实没有攻击别人的动机,可让她这么僵硬地一说,就让人不舒服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