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节:患难真情-采访彭德怀的侄女彭梅魁(2)

往事亲历:开国将帅的亲情家事 作者:郭战平


后来我爸爸就跟外面的人争了起来,说你们打死人了,不能就这么算了。他们就说,那你跟我们走吧,他们硬拉着我父亲走。他们那么多人,我父亲能辩得过谁啊,他们就把我父亲带走了。从我家里走出20多里地,他们给父亲戴上手铐,后来我父亲就被关到了湘潭。

记者:您父亲在当地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革命工作,群众基础很深厚,听说当时群众也自发组织了多次营救,但因为找不到关押地点而没有行动。直到您父亲被敌人枪杀之后,大家才从乱尸堆里找到他的尸体,运回老家。

彭梅魁:关到湘潭以后,有好多人都去秘密地找我爸爸,我爸爸在当地的确是很有威信的。家乡很多人都去找,但哪儿也找不着。九月十一号晚上有人说,在凤仙山龙骨兔那里给拖了一批被杀害的人去。我远房的一个哥哥,还有好多人就去那里找。其中一个人捡到了一只鞋,那只鞋是我爸爸的。大概是在路上给拖着,掉了一只。正好那里也躺着一个没有穿鞋的,去的大部分人都认识我父亲穿的衣服,于是就把我父亲抬回来了。后来跟我叔叔埋在一起。

父亲被抓走后,梅魁的母亲一度精神崩溃,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幼小的梅魁用稚嫩的双肩撑起家庭的重担。

记者:自古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您父亲的牺牲对您家的打击之大是可想而知的。那时您是不是早早地就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彭梅魁:我父亲被拖走了以后,妈妈整天站在大门口,往北看,谁喊她她都不理,也不跟人说话。家里的事情她也都不管了,后来我爸爸的尸体被找回来了,她就跑到山上,到坟前去哭。再后来我妈妈得了精神病,你喊她,她不知道,你哭她也不知道。我那时挺懂事的,妈妈什么也不管了,那我就得管。家里种菜、浇水、做饭,这些事情都由我来做。

我们家乡人也很好,当时是九月份吧,湖南正是种白菜的时候。我们对门那一家跟我们没有什么亲属关系,当我们不在家的时候,对门两位老人就搬到我们家来住,跟我妈妈和婶婶做伴,还帮我们家把白菜都种好了。大概他们是出于对革命者遗孤的一种同情。

记者:事实上,党组织一直关心你们家的情况,关心着烈士的后代。1945年,王震将军派人到您家捎来有关您伯伯的消息,并把您母亲接走见王震将军。你们对这件事情的印象一定很深刻,当时有没有害怕母亲回不来了?

彭梅魁:当时非常担心。那是1945年的时候,有一个农民打扮的人来到我们家,说他是王震将军派来的。他跟我母亲和婶婶说要她们到盐阜去,说有了伯伯的消息。那是特殊时期,我妈妈跟婶婶信也不好,不信也不好。后来我妈妈决定,不信也得信,她们两个决定豁出去了。她们两个就跟那个人走了,走的时候跟我说,要是明天不回来,你就带着弟弟到延安去找伯伯。等到第二天,妈妈和婶婶高兴地回来了,告诉我们,她们见到了王震将军,还说要我和起超、爱兰(都是叔叔的孩子)一块儿去。

那时我正生病打着摆子,妈妈从王震将军那里给我拿来了药,吃了以后我就好了。后来我们去见了王震将军,他问我,你能走动吗?你会骑马吗?我说我不会骑,但我能走。他考虑了一会儿,跟我和爱兰说,你们女孩子,还是暂时不去为好,以后再说吧。那次我们俩就没走,彭起超跟着王震将军走了。一个能上学的机会没有了,我的心里特别难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