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藏”起来的精气神(1)

人体的春夏秋冬 作者:史赞华


平常人们老说,精气神,三个字儿。精气神,追根溯源,也是《黄帝内经》中提出来的。

究竟什么是精,什么是气,什么是神呢?

前面我提到"阳",生长收藏也是针对阳气而讲的。

阳的作用则是直接与人体的健康有关,身体是否能够抵御外邪的侵袭,固若金汤,阳的护卫作用十分重要。古人的阳寿一说,其实很有道理,阳用现代的话讲,就是生命的能量,当能量耗尽,生命便结束了。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仿佛一种容器,精蕴藏其中。"精"指的是阳气的蓄积状态,是一种聚集的状态,阴的作用就体现在如何帮助精的聚集,如何让阳气由释放转入蓄积。

那么"精"究竟蓄积在那个容器中呢?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蛰是藏伏的意思,肾在五藏属阴,为阴中之阴,在一年里属冬,为封藏之本,是最需要养藏的。精即聚集态的阳气就被封藏在肾的领地里。因此阳气的蓄养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肾的封藏积蓄功能。只有蓄养好了,释放才好,精力才会旺盛。所以,人的精力如何,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看肾。

一身之精又分先天之精与水谷之精,通俗地解释,就是先天的身体底子与后天的营养发育。每个个体是不同的,当一个精子与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的那刻起,先天之精便注定了,这也是生命的遗传特征;后天的成长、发育以及环境影响,又会在先天的底子上形成不同的体质。

什么是气?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的运行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新陈代谢。气的运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一身之气,分布到五脏,又各分阴阳。

气由精化生,肾将先天之精化为先天之气,这就是所谓的肾气,脾将后天之精化为水谷之气,即后天吸收的饮食营养之气,肺将呼吸之气化为清气。

水谷之气与清气又共同称之为宗气,宗气积于胸中,以贯心脉而行呼吸,行血气,资先天,一般中医说某人气虚,就是指宗气虚弱。人体的膻中穴(两乳连线正中)又称"气海",

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肾中精气、脾胃水谷之气及肺中清气所组成,分布于全身各处。

营气是谷气之精专部分,行在脉中,属阴,有化生血液、营养全身的功能,血虚的人一般营气不足。运行路径有两条,一是十二经脉,二是武侠小说中常提到的练武之人需打通的任督二脉。

卫气是水谷之悍气,行在脉外,属阳,作用是防御外邪,温阳全身,调控腠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