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不明中庸之道则难以立身

中庸的谋略 作者:丹明子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在世间实行了啊。”

人生谋略

这一章与上一章意思是相辅相成的,同时也是对上一章所讲内容的一个延续,同样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孔子对中庸之道难以实行的感叹之词。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修书教学,目的就是要向世人推广世间的大道,使人们的思想行为合乎大道,使天下安定、万物兴旺,人民生活幸福,这其中也包括中庸之道。然而,孔子的游历弘道却处处碰壁,他不由得发出了如此的感慨。

《论语·雍也》中记载:“子曰:‘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的意思是说:“中庸这种平衡万物的道德是最高的了,人们缺乏它已经很久了。”对于“中庸”,北宋的程颐有过很好的解释,他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所以,中庸并非是指没有原则、没有立场、不分是非,万事只会和稀泥,搞折中调和的和事佬的做法,而是指要避免走极端,待人处事既不过分,也无不及,要不偏不倚,是非分明,该是怎样就是怎样。什么事都偏听、偏信、偏执、偏爱、偏私、偏激,是不中庸的表现。孔子把“中庸”看做是人们最高的道德标准,感叹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它,也正是源于此。

孔子还说过,“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意思是说,“如果无法与行为合乎中庸的人交往,那一定要与激进耿直的人交往!激进的人知道进取,耿直的人有些事情是不去做的啊。”从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心目中的最合格的交往对象是那些行为合乎中庸的人,因为中庸的人善于处理与协调各类事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如何承上启下,知道曲则全的道理,而这样的行为是合于“道”的。

不过,现实生活中能够达到中庸境界的人毕竟不多,既然不能与这样的人交往,就要选择激进的人和耿直的人来交往。这两类人虽然有缺点,但是激进的人有理想、积极进取,耿直的人洁身自爱,加以节制就可以接近中庸了,也是值得交往的。比起那些胸无大志、不思进取、为非作歹、不择手段的人不知要好多少倍呢。

《论语·尧曰》中记载,尧对大舜说:“啧啧!你大舜呀!上天所安排的命运落在你的身上了,公允地遵守那中道吧。天下四海困苦贫穷,上天福禄永远完结。”大舜也是以这番话禅位于大禹的。值得我们体味的是,尧告诫舜要“允执其中”,就是要舜行中庸之道,坚守公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看来,中庸之道也是古时圣贤们总结出来的重要管理法则,而这也是我们俗话说的“对人对事要一碗水端平”的真意所在。

大智慧者孔子要告诉普天之下的人们,行为应当合乎中庸之道。在这方面,古时的先贤们确实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正如孔子所认为的那样,能够把中庸的哲理上升为哲学思想的人确实为数不多,能够真正认识到“中庸”的重要性并且把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的人也为数不多,然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却总会在生活中于不经意之间运用中庸的原则。所以,并不是说孔圣人认为“道其不行矣夫”,我们就干脆不去体会中庸之道了。相反,我们应该把生活中那些因为不经意之间运用中庸的原则从而取得成功的经验好好地总结一番,并且把它升华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

有这样一事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在生活中的无意间的“中庸”。有一个公司宣布了裁员名单,小王的名字赫然列在其中,他有两个月的时间另寻出路。这种事情摊在谁的身上,谁都会十分难受,小王心里自然很不舒服。从名单宣布的第二天开始,小王就变得情绪十分激动,好像装了一肚子火药一样,随时随地都会爆发。想到自己几年来的辛苦工作居然换来了“被炒”的结局,他的心里难以平衡,怎么也想不通。于是,他先去找同事诉苦,后来又去找部门主任诉苦,不久又托人到经理那里说情。然而,他的这些“努力”似乎都没有奏效,这次公司裁员的决心十分坚决。折腾了将近一个月,小王感到精疲力竭,他想既然事情不会有转机了,干脆就死心吧。他一边开始着手寻找新的工作,一边决定把自己应做的工作继续做好。小王的心里渐渐平静了,就像根本没有裁员这档事一样,照样努力工作着。两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奇迹发生了:部门主任向小王宣布,公司认为他是一个合格的员工,希望他留下来继续工作。

小王面对裁员的打击,行为从不理智变为理智,其实就是从“过分”到“恰到好处”的转变,其结果是“化险为夷”。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某种打击或压力时,自暴自弃或一跳而起是我们所采取的两种极端的态度。而中庸之道告诉我们,要“执两用中”。那么中间状态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放弃这两种极端的态度,通过理智的分析,做应当做之事。

孔子所希望的理想社会也许很难达到,然而实践之中的中庸之道并非高不可及,只要我们认真体味并加以总结,在行动中刻意运用,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