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中庸之道服膺弗失

中庸的谋略 作者:丹明子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孔子说:“颜回为人处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一个好处,就会牢牢记在心中,再也不会失去它。”

人生谋略

这一章记录的孔子的话,是针对前一章所说的那些“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的人而言的。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时常把他向学生推荐为学习的榜样。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中,首屈一指者当为颜回。孔子认为颜回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因为他不显山露水,不卖弄聪明,表面上看起来有些愚笨,其实却很聪明。孔子曾经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说的是,孔子整天向颜回讲学,颜回却从来没有发表过不同意见,好像一个愚笨的人一样。可是颜回回去后,孔子再省察他私下的言行,却发现他可以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是真的愚笨,而是善于思考体悟,他在事情没有考虑清楚之前,不急于发表个人的看法。

颜回的做法恰恰体现了中庸之道的真意,试想一听到老师或者其他人所说的话,未经思考就立即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这个看法不是不到位的,就是有所偏颇,一定不是恰到好处的。

颜回对于一个观点,总是先体会,然后再付诸实践,并且一旦体会到实践后的好处,就坚定不移地遵循这个原则行事。对于中庸之道也是如此,“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这就是颜回没有背弃中庸之道的原因。选择中庸之道是智者的行为,选择之后就身体力行,并且十分珍视,长期坚持,而不是三分钟的热情,这就是颜回的过人之处。所以,连他的老师孔子都禁不住对他大加赞扬。

还有一次,孔子要颜回和季路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志向。季路说:“愿意把我的车辆、马匹、衣服和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没有什么遗憾。”而颜回则说:“愿意不去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去表白自己的功劳。”自己有好处、有功劳,自己不要去自我表白,人们自有公论,这才是恰到好处的表现。有一点功劳就急于表白,就会给人以过分之感,会遭人厌弃。

颜回还有一个大优点曾经被孔子多次提到,那就是“不贰过”,也就是不会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这也是他能够坚持以中庸之道为人处世的原因,因为他一旦认定什么是正确的做事原则,就会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对比来看,大多数世人对中庸的原则无法坚持的原因就很明显了。

举一个学习外语的例子来说,人们学习语言的能力基本上相差不大,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学习效果好,有的人学习效果差呢?有人对此分析说,学习外语有许多种方法,有的人了解了一种学习方法,在实践中运用后觉得有效果,就坚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了,即使其间遇到了学习效果的停滞期,也不会轻易放弃,另辟蹊径,结果学有所成。而另外一些人,听说这个学习方法不错,立即试一试,过了几天又听说那个学习方法也不错,立刻丢了手中的方法,试用新的方法,什么背诵法、联想法五花八门通通试过,结果还是一无所成。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难在恒心永在。一个人立志容易,然而为了实现志向而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不容易了。《尚书·旅獒》中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是说堆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因而前功尽弃。相反,虽然起点低,比如刚刚倒下一筐土,但是只要坚持不懈,积少成多,最终也能成功。曾国藩也曾经说过:“人初做事,如鸡伏卵,不舍而生气渐充;如燕营巢,不息而结构渐牢;如滋培之木,不见其长,有时而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可见,做事情时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个人自身的坚持与努力。

对于中庸之道的坚持也是这样,只有在为人行事时时刻记得以“中庸”这把尺子衡量一下,才能遵循这一原则走下去,否则稍有松懈就会被贪欲或者惰性打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