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单元 爱是永恒的语言(7)

小学生经典阅读:五年级(上) 作者:方东方


读点·点睛

一个“家园”里面,只住着一个老人,却有“鸟雀成群、争相投聚”,这是什么原因? 一个老人,年事已高,却不肯搬离“家园”,又是什么原因?

家 园

纪广洋

在我老家的屋后,住着一位老人,他深居简出。老人那非常大的院落里,除了十几棵高大、苍老的槐树、榆树、楝树外,就是四个并排垒砌的小瓦屋———分别是鸡窝、鸭窝、鹅窝、狗窝。而那些枝连叶串的树桠间,筑满了各种各样的鸟巢。我数过多少次都没数清究竟有多少种鸟儿,究竟有多少个鸟巢。更令人惊奇的是,他家那幢只有在鲁西南地区才能见到的一层三间、二层只建一间的车头一样的小楼房,不仅是各种马蜂、蜜蜂的大本营,还早已成为鸟雀们的天堂———岁月剥蚀的墙洞、风雨撕裂的砖缝里,鸟雀们用棉花、稻草、麦秸以及动物的毛发和羽绒填充营造而成的安乐窝,比比皆是。

老人出生在地主家庭,在那个大讲成分的年代,他错过了大好年华,没能娶上媳妇。在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前,他一直是生产队的饲养员和车把式。

他家的那个院落被充公之后,他便常年与牲畜为伍,住在生产队的牲口屋里。

后来,他家的那个院落又物归原主。已是花甲之年的他,孤身一人住进那幢本村最高也最古老的小楼。也许是因为单身一人的孤独,也许是因为常年饲养牲畜的习惯,住进了小楼的他,随之喂养了不少鸡鸭鹅狗,并为它们在院里建起了相应的窝,准备了相应的食具。这样一来,鸡鸭鹅狗们吃剩下的食物,便成了鸟雀们觅食的目标。

而另一个促使鸟雀成群、争相投聚的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老人爱鸟护鸟的痴迷和决心。

他不但经常为鸟雀们提供各种食物,还特意为鸟雀们提供用以筑巢的枝条、棉絮等物什。再后来,当他端着碗在院子里吃饭时,竟有斑鸠、麻雀翩然飞落在他的身边,然后再落在他的膝部或脚尖上,有的甚至落在他的碗边上,直接啄食碗里的食物,还叽叽呱呱地叫个不停。那种融洽、亲热劲儿简直让人不可思议。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我曾亲眼看到有一只灰喜鹊居然从外面叼来大红枣丢在他的脚下。他以为是喜鹊不慎丢掉的,就拾起来放在一条树枝上。谁知,那只灵动美丽的灰喜鹊竟然婉转地鸣叫着飞到那个低垂的树枝上,再次叼起那个大红枣,并准确地又丢在他的胸前。他这时似乎明白了喜鹊的意思,便客客气气地嘟哝着“我哪好吃你的东西呢”,遂又把那个大红枣再次放在树枝上。这时,非常动人的一幕出现了———那只灰喜鹊再次叼起大红枣之后,在他身边翩飞了两圈,径直飞到他的屋内,落在他的桌上。

可爱的小生灵把大红枣放在桌上,还在桌子的边沿上蹭了蹭小嘴,然后叽喳两声飞回到院里的树枝上,歪头看着一时愣怔的老人。当老人回过神来,进屋拿出那个大红枣,非常激动地站在树下甜甜地咀嚼时,树上的灰喜鹊沿树枝挪动着碎步叽喳低鸣着……记得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那年夏天,一场狂风暴雨过后,老人家的院子里坠落许多尚不会飞的各种鸟雀的雏儿。除了当场摔死的之外,年迈的老人竟到我家搬了个梯子,把所有的鸟雀雏儿全部送到楼顶上,并分别放在小筐、小篮、小纸盒里,以便让那些不知所措的鸟妈妈雀爸爸们来喂养……深夜里,我起来小便时,还听到老人在楼顶上不停地打蚊子———他整日整夜地守护着那些劫后余生的小家伙们,生怕它们再遭猫和黄鼠狼的伤害。

有一次,村里的一个小青年用气枪打伤了老人院里的一只斑鸠,他火冒三丈地冲出院子,差点儿和小青年拼命。还有一次,我在自家的房檐下掏出一窝刚扎毛的小麻雀,放在笼子里喂着玩,被后院的老人看到了,他跟到我家里,苦苦劝我放回到窝里去,并许诺给我一对小白兔。

就这样,那座古色古香的小楼,那片树密枝繁的院落,成了鸟儿们的乐土和家园,一年四季都聚集着数不清的各种各样的鸟雀。每天清晨和傍晚,我家的屋后会准时传来叽叽喳喳的鸟雀的鸣叫。就连深夜,透过我家后墙的窗口也能窥见那些栖落在枝条上的鸟雀,像一串串暂且静止的音符。尤其是那些高低错落、圆圆乎乎的鸟雀,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体会到生命的和谐与亲切。

后来,镇里建起了敬老院,有关人员多次请那位老人入住,都被他谢绝了———他已离不开那些多年相依为命的鸟雀们!

直到如今,年过八旬的老人还守着他的老宅深院,守护着那些整日为他歌舞弹唱的鸟雀们。他常说:“我不能死,我死了,这些鸟儿们谁来看护呢?”

佳句品读佳句: 可爱的小生灵把大红枣放在桌上,还在桌子的边沿上蹭了蹭小嘴,然后叽喳两声飞回到院里的树枝上,歪头看着一时愣怔的老人。

品读: 喜鹊会叼大红枣给老人吃,这个情节已是稀奇,但是有一个细节却更让人心生欢喜,这只鸟儿竟然还在桌子的边沿蹭蹭小嘴,显示了作者对于鸟类观察的细致,笔端也流露出了对于这种俏皮可爱的小生灵的喜爱。

赏析感悟一位孤寡老人用他一生的岁月,在他古老的小楼里,为动物和鸟雀们营造了一个幸福的“家园”,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却达到了人与自然的最大的和谐和融洽,种种情节感人至深,尤其是那只充满灵性的喜鹊让老人吃它从远处叼来的一枚红枣的情节,更传达着人与鸟的亲密和友善。文章选材恰当,叙事清晰,很好地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特级教师于映潮推荐评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