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单元 一边开花,一边疼痛(12)

小学生经典阅读:五年级(下) 作者:方东方


名家·名篇·名句

吴敬梓

人物简介

吴敬梓(1701—1754), 字敏轩, 清代安徽全椒人, 出身仕宦名门, 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过, 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 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作家点评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 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 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在浩若星海的中国古典小说中, 被鲁迅许以“伟大冶二字的, 只有两部书, 其中之一便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鲁迅先生评价此书为“如集诸碎锦, 合为帖子, 虽非巨幅, 而时见珍异冶。又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 指摘时弊, 机锋所向, 尤在士林; 其文又戚而能谐, 婉而多讽:

于是说部中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冶。又说“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冶。胡适则在《吴敬梓评传》中说它“提倡一种新的社会心理,叫人知道举业的丑态, 知道官的丑态; 叫人觉得‘人爷比‘官爷格外可贵,人格比富贵格外可贵。社会上养成这种心理, 就不怕皇帝‘不给你官做爷的毒手段了冶。

名著介绍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圣品——— 《儒林外史》

故事梗概:

《儒林外史》全书塑造的人物约有二百多个, 时间前后跨度约一百多年,没有统一的故事情节, 联珠似的由一个人引出另一个人, 由此一件事引出彼一件事, 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 却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 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 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本书中描画并且尖刻讽刺了被科举制度害得精神失常、心理变态的范进;本是贫寒青年, 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 抛弃糟糠之妻, 成了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 掠夺他人的土地, 霸占寡妇的财产, 专靠欺诈哄骗饱食终日的严贡生等人。其中农家子弟匡超人本来朴实敦厚。为了赡养父母, 外出做小买卖, 流落杭州。后来遇上了选印八股文的马二先生。

马二先生赠给他十两银子, 劝他读书上进。匡超人回家后, 一面做小买卖, 一面用功读八股文, 很快他就得到了李知县的赏识, 被提拔考上了秀才。为追求更高的功名利禄, 他更加刻苦学写八股文。不料知县出了事, 为避免被牵累, 他逃到杭州。在这里, 他结识了冒充名士的头巾店老板景兰江和衙门里当吏员的潘三爷, 学会了代人应考、包揽讼词的本领。又因马二先生的关系, 他成了八股文的“选家冶, 并吹嘘印出了九十五本八股文选本。人人争着购买, 五省读书的人, 家家都在书案上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冶。

本书同时揭露了贪官污吏的真面目: 进士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 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 不是询问黎民生计, 不是询问案件冤情, 而是查询地方人情, 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 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 接着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 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 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 让大家将钱财归公。从此, 衙门内整天是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役和百姓一个个被打得魂飞魄散, 睡梦中都战战兢兢。而他本人的信条却是“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冶。朝廷考察他的政绩时, 竟一致认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员冶。

另外, 本书也颂赞了一些正义、朴实的下层人民, 比如鄙视功名的王冕,真诚善良的伶人鲍文卿以及淳朴的农村小生产者卜老爹和牛老爹, 还有些虽从事贱业, 但心地高贵、不慕名利的人, 例如会写字的季遐年、卖火纸筒子的王太、开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荆元。王冕家境贫寒, 从小聪颖好学, 博览群书, 才华横溢, 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 宁可逃往会稽山中, 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王冕是反对八股取士、自甘清贫的隐士, 然而在当时的社会里,像王冕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

名言名句一鞭一条痕, 一掴一掌血。

———选自《儒林外史》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写道蘧公孙招赘鲁府, 他的妻子鲁小姐自幼蒙父亲鲁编修教养, 从小熟读《四书》、《五经》, 及至长大, 八股文学得精熟。鲁编修对女儿灌输的观念就是: “八股文章若做得好, 随你做什么东西, 要诗就诗, 要赋就赋, 都是一鞭一条痕, 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 任你做出什么来, 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冶这句话的本意是抽一鞭出现一条血痕, 打一掌出现一个手掌印。比喻做事有效用, 立竿见影, 用在这里却是极言八股文之“神圣冶之处, 讽刺意味立显, 突显了在当时的世情下, 一个醉心八股的父亲教养出一个醉心八股的女儿的荒唐。

荆元慢慢地和了弦, 弹了起来, 铿铿锵锵, 声振林木, 那些鸟雀闻之,都栖息枝间窃听。弹了一会, 忽作变徵之音, 凄清宛转。于老者听到深微之处, 不觉凄然泪下。

———选自《儒林外史》

荆元是个会弹琴的士子, 于老者是个懂琴音的知音。二人处于儒林末世,名儒大儒已经凋零殆尽, 唯剩几个所谓的士子如跳梁小丑般追名逐利, 营营不休, 眼见整个儒林衰敝如此, 二人心意相通, 一个弹得凄清, 一个听得凄然, 使人读之心头平添一段惨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