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发展的转型(6)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作者:辛鸣


罗技鼠标,在中国苏州生产,每年生产2000万个,这2000万个鼠标又全部卖到美国去。这就是所谓的两头对外。一个罗技鼠标在美国市场上卖40美元,可是这40美元是怎么分布的?首先,在中国加入WTO背景下,得保护知识产权,生产罗技鼠标,使用罗技公司的品牌、专利,就要交专利使用费和品牌使用费,于是交了20%,就是8美元。其次,鼠标到达美国得有一个物流过程,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哪个环节都要钱,就这样又交出37.5%——15美元给人家。那么剩下的就是中国的吗?应该是但实际上不是。这个鼠标与其叫“中国制造”,还不如叫“中国组装”。因为鼠标里面有一些元器件我们生产不了,还得再买另外一家美国公司的,于是又给别人35%——14美元。最后只剩下7.5%,也就是可怜的3美元是中国的。而这意味着中国苏州先要掏钱从农民手里把这块土地给征上来,还要掏钱在上面搞开发区,所有这些钱以及地方政府的利税、企业的利润、工人的工资钱以及水电等消耗,都在这3美元里。

这个案例是美国学者提供的。美国学者对中国产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所占的利润分配额已经高估了很多。实际上,有很多中国产品的利润连7.5%都到不了。前任科技部长徐冠华就曾经说过,中国目前是世界PC大国,全世界75%的计算机硬件是中国生产的。可是我们是PC大国,不是PC强国,主机、机箱、显示器等一整套生产下来,我们就得到50块钱加工费。

难道是比较优势战略错了吗?学过经济学的同志都知道,比较优势战略是国际经济贸易里面最基本的原理。我用一个最简单的事例说明什么叫比较优势。比如说有张三、李四两个人,张三特别会做衣服,他的比较优势是做衣服,一天能做五件衣服,又时尚又舒服。李四会做鞋,他的比较优势是做鞋,一天能做五双鞋,又耐穿又好看。但张三不会做鞋,李四不会做衣服。大家知道人又要穿鞋又要穿衣服。如果两个人不合作,那么张三花一天做了五件衣服,又花了五天时间做了一双蹩脚的鞋。同样,李四一天做了五双鞋,也花了五天做了一件难看的衣服。两个人一合计,为什么不合作啊?于是,张三专门做衣服,李四专门做鞋,结果还是六天时间,张三有30件衣服,李四有30双鞋,一件衣服换一双鞋,张三、李四各有了15件衣服、15双鞋。社会财富得到极大的增长,张三、李四的福利得到极大的改善,靠的就是发挥比较优势、分工合作。

那么,为什么中国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参与国际竞争时得到的却是很可怜的收入呢?原因在于比较优势战略里用于交换的劳动价值必须处于同一个层面。就是说,张三做件衣服的劳动可以跟李四做一双鞋的劳动进行等价交换。但现代经济发展中,不同劳动的价值发生了像原子一样的裂变,劳动价值差异是天壤之别。中国一个打工者一天干十七八小时下来能拿到25块钱人民币,已经很高兴了,他能跟比尔·盖茨干一天去比吗?网上有个笑话,假设比尔·盖茨一不留神从口袋里面掉了100美元到地上,他是不会弯腰去拣的,因为弯腰的这两秒钟里,他能创造2000美元的价值。同样都是劳动,为什么有的劳动那么值钱,有的劳动那么廉价?因为劳动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如果中国永远满足于这种低层次的为国际社会打工的角色,那么结果会是什么样?世界打工者这个地位,让中国在国际社会能得到什么?现在国家的地位已经不完全靠武力来决定了,更多的是由其在国际产业结构中的分工地位决定。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在国际产业发展中占领制高点,那么我们有可能越发展越可怜,越发展越成为世界的最底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