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创始人与CEO(1)

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 作者:王咏刚


为什么乔布斯一定要外聘斯卡利这样的职业经理人来做CEO呢?

IT公司的创始人外聘CEO,这在硅谷并不罕见。年轻的创始人有激情、能创新,但缺乏管理、经营经验,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销售、人事、财务之类千头万绪,创始人未必能驾驭自如。另一方面,很多醉心技术创新的创始人并不一定真的有兴趣做管理,他们宁愿天天和电脑交流,而不愿和芜杂的会议、审批、流程打交道。这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外聘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来当CEO。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话放到IT领域,可不见得总是正确。有的创始人和外聘CEO合作得珠联璧合,企业也因此生机勃勃。有些企业外聘的CEO就未必真能让自己融入企业,水土不服的毛病轻则让CEO下课,重则让企业遭殃。

好的榜样近在眼前。2011年4月,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从埃里克·施密特手中,接过CEO令旗,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施密特、佩奇和布林三驾马车共掌谷歌大权的时代正式落幕。10年前,为弥补自己在管理上的经验不足,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从Novell公司请来施密特出任CEO。施密特负责公司日常运营,佩奇和布林则偏重产品和技术,但公司重大决策总是由三人共同讨论决定。起初,不少人怀疑,这种三人共管的方式会不会效率低下。但很快,谷歌的迅猛发展就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其实,施密特既是两位年轻创始人的好朋友,也是他们在运营方面的导师。这种师生兼挚友的关系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创始人自己的管理和领导能力。10年后,当创始人胸有成竹的时候,由佩奇接替施密特出任CEO,独掌公司运营大权,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回头再看苹果。乔布斯和沃兹创立苹果时,只是想做几单生意,卖些电脑,虽然两个人都梦想着改变世界,但那时谁也没想过,苹果会迅速成长为他们实现梦想的平台。沃兹在头几个月里,连惠普的工作都没辞,只是把苹果当成了自己业余时间玩票的地方。

但乔布斯还是从一开始就注意到,即便只经营一家微型公司,也远不是两个攒电脑的毛头小伙子可以胜任的。正是基于这个考虑,他才在早期请来熟悉商务、法律的韦恩帮忙。几个月后,Apple I竟然卖得不错,苹果也逐渐有了个公司的模样。乔布斯再一次提前预见到,自己和沃兹初出茅庐,有天分没经验,如果没人帮助提携,估计很多东西都玩不转。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Apple II的研发、制造需要资金。两个在圈子里没有任何知名度的年轻人,除了找熟人借点儿钱外,该去哪里募集资金呢?

还是熟人管用。乔布斯找到了自己在雅达利的老板诺兰·布什内尔,向他求教融资渠道。布什内尔在第一时间塞给了乔布斯一张名片,名片上的人叫唐·瓦伦丁(Don Valentine)。这个瓦伦丁可不简单,那时在硅谷,说起瓦伦丁的名头,可谓如雷贯耳,就像水浒里的绿林好汉说起及时雨宋江。他在1972年创办的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是硅谷最富盛名的风投公司,投资过甲骨文、思科、雅虎、谷歌等一大批顶尖企业,也是雅达利公司的投资者。人送瓦伦丁一个强悍的绰号——硅谷风投教父。

红杉资本的办公室位于硅谷著名的风投聚集地,斯坦福大学校园西侧的沙山路(Sand Hill Road)。1976年8月,乔布斯到沙山路3000号找到瓦伦丁时,瓦伦丁被这个穿T恤、凉鞋,一副嬉皮士派头的小伙子震惊了。他对乔布斯造电脑、卖电脑的商业计划并不太感冒,但他以前确实没见过像乔布斯这样另类、叛逆,但又有激情、梦想的小伙子。

“你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瓦伦丁问过无数登门拜访的创业者。

“我想改变世界。”乔布斯毫不犹豫地回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