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与黄侃:大国手门下出大国手(全选)
章太炎尝云:"大国手门下,只能出二国手;二国手门下,却能出大国手。因大国手的门生,往往恪遵师意,不敢独立思考,故不能大成,如顾炎武门下,高者不过潘耒之辈;而二国手的门生,在老师的基础上,不断前进,往往能青出于蓝。如江永的门下,就有戴震这样的高足。"章太炎所说,也不尽然。黄侃在音韵学方面,已较乃师章太炎为高,可谓大国手门下出大国手。
黄侃重视师承,但不墨守师说,常以"刻苦为人,殷勤传学"自警。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多有创见,自成一家。
黄侃一向重视培养学生,他曾说:"死而不亡者寿。学有传人,亦属死而不亡。"黄侃承上启下,在乃师章太炎、章门弟子以及黄门侍郎之间,连起一串令人瞩目的学林掌故。
黄侃的性格分析
蕲春黄季刚,是辛亥革命的先驱之一,他的一生烙下天数时代潮流的印记:新与旧、激进与保守、放荡不羁与谦虚严谨交织在一起。黄侃的性格中有不少这样的南北两极,看似互相排斥,实则矛盾统一。
在辛亥革命之前,黄侃在湖北和日本从事革命,民元之后,他辗转国内各著名大学教书,治学严谨,成为一代国学大师。黄侃师承章太炎、刘师培,薪火相传,培养出范文澜、金毓黻、杨伯峻、龙榆生、陆宗达、殷孟伦、程千帆、潘重规、徐复等著名学者,在20世纪学术史上影响深远。
狂狷,孤傲,疯子,名士,好游历,好读书,好骂人,桀骜不驯,不拘小节,性情乖张,特立独行……黄侃留给后人一串关键词和趣闻逸事。
一个人的个性形成,除了时代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和幼年的家庭生活经历有关。
黄季刚名侃,湖北蕲州人。父亲黄云鹄,系二甲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1886年,黄季刚出生于成都金玉街三道会馆,6岁随父迁至湖北蕲州(今蕲春县)。9岁时,因聪颖绝顶,每日读经千言,人称"圣童"。
1898年黄云鹄因恶性疟疾在家中去世。黄侃是年13岁。黄侃的生母是黄云鹄的侧室,而在蕲春一带,习俗相当轻视庶出子女。章太炎在《黄季刚墓志铭》中写道:"季刚生十三岁而孤,蕲春俗轻庶孽,几不逮学,故少时读书艰苦,其锐敏勤学亦绝人。"这种习俗与旧家庭的双重压迫,对黄侃的性格向着极端的方向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