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班懦夫!"蒋梦麟在《西潮》中写道,他很气愤地喊道,袖子高高地卷到肘子以上,两只拳头不断在空中摇晃。"有胆的就请站出来与我决斗。如果你们哪一个敢碰一碰教员,我就揍他!"
蒋梦麟写道的愤怒的他,正是蔡元培。是什么事情让北大校长蔡元培发怒,竟然要和学生决斗!说起来,也许很难让人相信,是因为北大向学生收取讲义费。按说,学校此项费用,属于教材费,何况只是成本费用,天经地义,绝对不是乱收费。但五四运动之后的北大学生,动不动就罢课,因为这项收费,一部分学生无理取闹,对代总务长沈士远进行围攻,学校里到处贴满谩骂沈士远的条子,更有人高呼:"打倒沈士远!"
1922年10月,北大学生拒绝缴纳讲义费引发的风波,冲击到了校长室。一群学生群情激昂,领头的山东好汉冯省三大呼:"我们打进(校长室)去,把他们围起来,把这事解决了!""到会计科把讲义券烧了!"
蔡元培被学生激怒了,于是就有了蒋梦麟描述的那一幕。
关于讲义费风波,曹建在《蔡孑民先生的风骨》一文中有详细描述:
那时候北大名教授众多,每位教授除将他研究心得登台讲述令学生笔记外,大都另发讲义以资参考。此种讲义学生视同拱璧,不论学与不学均思领得一份。时校中经费已经支绌,因议定征收讲义费若干以资弥补,竟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反对,而集矢于事务部主任沈士远氏。某日下午,不逞的学生鼓众拥至总务处门口寻找沈氏,声势汹汹,先生闻声挺身而出,厉声问道:"你们闹什么?"为首的学生说:"沈士远主张征收讲义费,故来找他理论。"先生说:"收讲义费是校务会议决定的,我是校长,有理由尽管对我说,与沈先生无关。"群众仍呼啸要找沈氏,先生亦大声呼道:"我是从手枪炸弹中历练出来的,你们如有手枪炸弹尽不妨拿出来对付我,我在维持校规的大前提下,绝对不会畏缩退步!"
蔡元培对这场风潮深感恼火和痛心,他当天就写下辞呈离开北大,总务长蒋梦麟,代总务长沈士远,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出版部主任李辛白,数学系主任冯祖荀分别刊登启事,宣布"随同蔡校长辞职,即日离校";北大全体职员也发布《暂时停止职务宣言》,《北京大学日刊》也于当日宣告"自明日起停止出版"。大家都与蔡校长共进退。后来,通过胡适做工作,北大教授继续执教,但蔡元培于是年冬天悄然离开北京了。
蔡元培的性格可谓外圆内方,风度柔和雍容,与世无争,他最犀利的武器就是"不合作"。柔是他的外表与风度,内心却是刚劲不挠的气概。他为人处世有一个底线,不会逾越。不管外界的压力多大,他不会屈服。这大概就是他频频辞职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