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节:周宝生:一个人和一个村庄的传奇(5)

中国高端访问-肆 作者:余玮


组里的家底越来越厚。到1985年,村民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这时候,组里人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分光组里的家业,各干各的;一是小富即安,怕再上新的项目赔老本。周宝生想,这是必须面对的分配与积累的关系问题。财富是大家共同创造的,只有理性地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才能把握八组的前途和命运。周宝生采取的办法是,适当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使八组人均收入略高于附近组的收入水平,然后将大量的积累用于发展和扩大再生产。

乡镇企业不景气的原因很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注意资金积累。而周宝生恰恰绕过了这个暗礁。周宝生用发展工业积累的资金推动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先后投资200多万元,修塘堰,建泵站,开沟挖渠,将230亩望天收的农田改造成了稳产高产的良田,并建成了1400亩杉树基地、250亩茶园基地,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山上的活木积蓄量达4万立方米,成为八组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绿色银行"。

通过市场上多年的摸爬滚打,周宝生敏锐地意识到,吃资源饭,办资源型企业,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八组要长富久富,必须找到新的突破口。他在群众大会上坦陈了自己想引进项目和技术的意见。乡亲们说:"宝生说的我们信,宝生定的我们干。"

1993年,湖北一家牧业设备公司在官桥八组安家落户。这是官桥八组引进的第一家企业。周宝生和乡亲们企盼着这只"金凤凰"生出"金蛋"来。然而,现实却给八组人当头泼了一瓢冷水:由于外方提供的是淘汰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技术含量低,没有销路,八组不仅没有赚到一分钱,反而交了一笔"学费"。

面对失败,周宝生没有退缩。他深信通过"引进来"谋求进一步发展的思路没有错,农村经济要飞跃发展,就必须实现由传统产业到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于是,一个更为大胆的设想在周宝生心里形成了---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覆盖面大、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进军。

乡亲们拿不定主意:"泥腿子也可以盘高科技?"周宝生坚定地说:"事在人为。条件可以创造,人才技术可引进。"

这年三月,武汉冶金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业胜受一位朋友之邀来到官桥村八组,此前刘工一心想让自己的技术永磁合金产业化,却一再受阻。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这位全国第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被官桥八组良好的环境、纯朴的风气和周宝生的敬业精神所折服,深有感触地对周宝生说:"八组是一块干事业的地方。"周宝生听后,觉得话中有话,便问:"您的想法变成现实,得投多少钱?"刘业胜感叹地说:"五六十万吧。""100万怎么样?"周宝生的话,让刘业胜眼睛一亮,周宝生接着说:"如果您不嫌弃,就到这里来吧,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您想怎么干,我配合,当后勤部长。"

三天后,辞掉"铁饭碗",来到八组落户。他拿出多年积攒下来的两万积蓄作风险抵押金。周宝生说:"老刘,风险金不要了。你从大城市来到小山村,就是信得过我们,信任比金钱重要。"于是,挂起了"湖北长江合金厂"的牌子。

三个半月后,永磁合金投放市场,每年向国家上交利税1000万元。如今,永磁合金被授予"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等称号,国家计委认定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军工民用,而且还远销德国、瑞士等国家和地区。用该产品制作的精密仪器,还用到了宇宙空间遨游的"神舟二号"飞船上。

合金厂办成了,群众乐开了怀。周宝生却没有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他心里装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年,他又来了一个大手笔:推平一座荒山,盖起了四万平方米的厂房,建成了"高科技工业园"。

周宝生的胆子越来越大,文章越做越大。国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纵二横"、"五纵七横",这些国道主干线无不跨江过河,必然要兴建大量斜拉桥、悬索桥。商机不可错过,上缆索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