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节:肆千古公案祸起萧墙(10)

贞观之治 作者:刘后滨


隔日,李渊还是一脸愁云,在屋中踱来踱去,侍从来报封德彝求见。

“让他进来吧。”李渊隐约也知道他所为何事。

“参见皇上。”封德彝进来拜倒。

封德彝是隋朝旧臣,当年与宇文士及一起归降。他通晓吏职,但为人却是首鼠两端。在建成与世民的斗争之中,封德彝暗中攀附两边,可是捞了不少好处。

当年刚平定洛阳的时候,封德彝掌选事,与世民和他的府僚很是亲近。一日,他专门去找房玄龄,让玄龄将杜淹召到秦王身边。杜淹是杜如晦的叔父,本在王世充手下任职,洛阳既平,也就归顺了唐朝。封德彝告诉房玄龄,杜淹因为久不得调,想投到太子门下去效力,而此人狡猾,如果为太子所用,必定对秦王大大的不利。房玄龄觉得封德彝所言确实很对,于是奏请世民,将杜淹纳入旗下,任命为天策府兵曹参军。

世民由此更将封德彝视为自己人。哪知他如此品行,是一个小人。杨文一事发生之时,封德彝正随李渊一起在仁智宫中。元吉也看不出他的向背,但事情紧急,姑且一试,于是前来请他帮忙劝说李渊。封德彝一口答应,他可不愿意将筹码压在一个人的身上。

“爱卿所来为何事啊?”李渊不知道封德彝这个人是站在哪边,印象中好像与世民更亲近。

“臣是为太子之事而来”,封德彝开门见山,“请陛下慎重考虑废太子一事。”

李渊没有答话,封德彝接着又道:“太子为国之根本,若然动摇,对于维护稳定十分不利。现在国家新创,内部叛乱才稍稍平息,外面又有强敌,此时更易储君,恐怕会引起难以预料的变故。”

“然而建成谋反,怎还可以当太子?”李渊知道封德彝说到了他最担心的问题。

“太子联络杨文,确实有谋反的嫌疑。但是陛下要考虑秦王的因素才是。秦王对太子形成了很大的威胁,太子有一些出乎寻常的举动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太子已经来请罪,除了杨文之外各地也没有发生类似事件,臣认为还是将事情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为好。”

“言之有理啊。”李渊其实最担心的是国家出现动荡,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就建成与世民而言,他并没有太多的个人好恶。而且仔细想来,两人资质也并非相差很多,若是为一国之君,当都可胜任。

“为了国家的稳定着想,臣认为还是不要行废立之事。”封德彝说出了总结性的一句话。

“你先下去吧。朕再考虑一下。”李渊说道。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李渊认真回想事情的经过和许多人的话,觉得建成确实不是针对自己而来,当时自己可能真的是太冲动了。储君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轻易变动,真是大大的不妥。像隋文帝一样,废长立幼,最终致使国家败亡,我大唐怎么能重蹈这样的覆辙。他终于下定决心,在这沉沉的夜晚。

李渊最终将事情的性质定义为兄弟不和睦,并采取了各打五十大板的方法,将责任归到了两人手下的身上。于是太子的官属王和韦挺,还有世民的府僚杜淹成了替罪羊,一同被流放到州(今四川西昌)去了。李建成重新获得了自由,太子之位也还是他的,只是还要好好反省。可远在沙场的李世民又一次失望了,他以为快要到手的东西悄无声息地溜走了,争斗注定还要继续。

5、突厥:是敌是友?

宫中不宁静,边境也不太平。

隋末唐初以来,突厥一直是影响政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时,北方各个武装集团都向突厥称臣,太原起兵之时,李渊也是如此。唐朝建立之后,虽然对突厥继续称臣奉币,而事实上双方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始毕可汗已经开始支持梁师都、刘武周南下骚扰。武德二年(619)六月,始毕可汗去世,李渊为之举哀,下令废朝三日,并遣使前往突厥吊丧,还不敢公开得罪突厥。九月,刘文静妾兄告文静谋反。李纲、萧都说不会,李世民也为他求情,可是裴寂一句话就断送了刘文静的性命。他说:“现在天下未定,外又有强敌,如果赦免了刘文静,一定贻害无穷!”裴寂所说的强敌其实就是指突厥。因为刘文静是最初李渊与突厥的联系人,李渊对他很不放心,所以即使刘文静是太原起兵的功臣,而且有可以免两死的铁券,可为了防止他与突厥有什么密切联系,李渊还是以谋反罪将之诛灭。这都说明李渊对突厥始终是抱着极大的警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