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借来伯乐找千里马(3)

创业在微软:微软亚洲工程院成长启示 作者:许凤婷


“四大金刚”动用他们在总部的人脉,在2005年的招聘季中,从总部陆续请来了30多人的“外援面试团”。

不断总结、再总结,甚至在失误中学习,也是面试官们进步的途径,而工程院的招聘工作也在此过程中趋于完善。 在招聘季里,金燕和HR每周都要向管理层做招聘简报,除了汇报逐层筛选的人数,他们还注意收集外界,尤其是应聘者们给工程院的反馈。

由于对工程院充满强烈的兴趣,许多应聘者开始在BBS上发布“面经”,也就是他们自己的应聘经历:有些人发布面试的题目,有些人则讨论应聘策略,或者发布对招聘过程的印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位应聘者声称,为了得到这份工作,他把自己狗的名字从“Lucky”改成了“Offer”。他在BBS上写道:“我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叫它,‘Offer过来’!”

一位名叫陈华的北京大学学生,在网上记录下了他最初青睐研究院,经过层层面试后却加入工程院的过程。

陈华的“面经”当时在网上被广为转载。从他的记录中可以看出,研究院和工程院的面试官们在面试的同时,也在帮助这些年轻人不断认识自己;在倾听他们的愿望和成就的同时,也在帮助他们看到自己能力的长处和短处。而一旦发现合适的人选,工程院当年几乎是“连哄带骗”地把对方招致麾下。

谈起“面经”,面试官们同样印象深刻。这些“考官”大都有海外求学的经历,对中国内地大学生的了解十分有限。然而,当上万名考生蜂拥而至,这些年轻学生的朝气、独立和主见让工程院的面试官们颇受感染。

“没想到自己会被考生这样描述。”幺宝刚听说自己被封为“冷面杀手”时,笑着摇了摇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