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类的独一无二性(1)

三种文化:21世纪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 作者:(美)杰罗姆·凯根


许多物种都拥有少量的独一无二的特性。蜂箱中的蜂王,成千上万只雄企鹅在零度以下连续几个月徘徊在受精卵周围,(一个种类的)雄蜘蛛在把生殖器插进雌性蜘蛛的生殖器时自动死亡,[39]这只是某些动物的种种现象中的少数几个例子。所有动物中只有3%是成对结合成配偶的,人类是这个不寻常的种类的成员之一。

生物学家承认鸟类和爬行动物之间的不连续性,鸟类由爬行动物演化而来,发展出飞行的能力,但他们没有试图挖掘蛇、龟、蜥蜴身上原始的飞行迹象。但无论何时,当一个社会科学家声称人类拥有少数不与任何其他物种共享的独一无二的进化成果———一种符号性的语言、推断另一个人的思想的能力、跨越不同背景应用某种原理、推崇各种道德命令并在违反它们时产生羞耻感或内疚感——— 时,一些生物学家就发出抗议,并在黑猩猩、大猩猩、猩猩(orangutans)或甚至老鼠身上寻找这些特性的某些迹象。黑猩猩和猩猩看起来如两岁半的孩子那样,能履行相对简单的知觉和记忆工作(比如,记住一个物体藏在什么地方,把四个物体区分成两种),但在要求猿类做推断另一个人的意图之类的任务时,它们的表现比孩子们差得多。[40]虽然猿类和人类的推理技能看起来共享的成分有一或两种,但在不同的动物、物体或现象中发现某种共同的特征是很容易的。比如,苔藓和人类都有细胞;昆虫和猿类都有眼睛;太阳和电灯泡都发热。两个具有某个单一特征的种类在罕见的情况下,才意味着它们拥有共同的根源或享有其他重要特性(traits)。大约在25000年前,往西藏迁徙的人类和那些14000年后到达安第斯山脉(Andes)的人类都必须适应在高海拔地区的生活,但两个群体在面对同样的挑战时演化出不同的生理机制。

20世纪前半期,许多心理学家产生这样的希望:根据少数程序比较不同物种的行为,并按智力或见识的等级,把所有的动物排列成一个统一的系列。这种愿望从未实现过,因为每个物种都有一套特殊的生物和行为特性,使自己适应所在的生态系统。但这种观点不会轻易消亡。比如,一些科学家正在研究老鼠的基因图谱,以便说明人类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的原因。使用这种策略的问题在于,抑郁和焦虑都不是某种单一的现象,而且这些心理状态的一些原因只发生在人类身上。老鼠并不担忧死于癌症的可能性,也不会在它们中的一只幼崽死去时变得沮丧起来。弗兰克·比奇(FrankBeach)对用特别为实验室研究而饲养的某个品种的白鼠做实验,由此建立起关于人类行为的各种笼统的结论的流行做法感到十分不安。20世纪50年代,当我还是一个学生时,他就已是一个卓越的研究动物行为的学者了。在一次会议上他做了一个报告,名为《蛇鲨是一个可怕的怪物》①。这句话借自刘易斯·卡罗尔(LewisCarroll)的小说《猎蛇鲨记》(犜犺犲犎狌狀狋犻狀犵狅犳狋犺犲犛狀犪狉犽)。虽然大部分蛇鲨是无害、可食用的,但少数蛇鲨是可怕的怪物,这种可怕的怪物能消灭任何向它射击的猎人。比奇的目的是警告那些希望通过研究一个品种的白鼠,就在人类本质方面作出重要发现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他们应该警惕,以免把自己的事业生涯浪费在毫无成果的探索中。

对黑猩猩和人类之间种种性质差异的存在,我们不应感到惊讶。约在600万年前,这两个物种从一个共同的祖先中分离出来,在全部基因组中,人类的基因组与黑猩猩的基因组约有4%是不同的(约4500万个核苷酸序列[nucleotidesequences]及由于基因的中间缺失[deletions]或染色体突增[insertions]而引起的更多差异)。所以,这两个群体拥有不同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人类的神经胶质(glia)与神经元的比例更高(某些神经胶质向神经元提供能量);各皮层部位(corticalsites)之间有更大的联通性(connectivity);嗅觉系统较不敏感;针对脑容量而言,扁桃体比预期的小。[41]最后一点有个有趣的含义:因为扁桃体对不熟悉的、不能马上理解的事件总是作出过度反应(hyperresponsive),当被激活时,就唤起各种躲避和警惕的行为征兆。人类较小的扁桃体可能说明了为什么人类的孩子对陌生人的恐惧感远远小于猿类对不熟悉的物种成员的恐惧感,也说明了为什么人类不害怕移居到遥远的地方。

这些观察成果可以廓清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在遇到意外事件时,黑猩猩和人的嘴巴周围的肌肉变化呈现出类似的形状。生物学家认为人类的反应从其灵长类动物的祖先那里遗传而来。我们称人类的这种运动反应(motorresponse)为一种微笑,并假定伴随着它的是某种愉快的感情状态。因为黑猩猩更容易受到非预期事件的恐吓,所以其嘴巴周围肌肉的反应被称为“鬼脸”(grimace),可能反映了一种不确定的而不是愉悦的状态。 

——————————————————————————————

 ①这里的“可怕的怪物”,英文是Boojum,是19世纪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小说《猎蛇鲨记》中的假象的怪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