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富的终极问题:
创业到底是什么
创业者最重要的是非常喜欢自己做的这件事情,因为太爱这件事情而去做,不是因为别人一句话灵机一动就去做。创业者想的是就想把它做好,喜欢它,做梦也为它做的事情……
--马云教谕
做好心理准备:创业就是与困难、失败为伴
九年创业的经验告诉我,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创业者就是面对困难。
--马云语录
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没有吃苦的准备,肯定是坚持不下去的。
在马云看来,创业就是与困难、失败为伍,在困难和失败面前,很多平庸之辈都低下了自己的头颅,只有少数不甘心失败者,才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挫折,奋力拼搏,创造新一轮的辉煌。
的确,在波涛汹涌的商海当中,没有一个创业者可以随随便便成功,遭遇挫折或失败是很平常的事情,而这也是创业者必须越过的分水岭。其实,逆境和困难是一种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越过逆境这座分水岭,人生才能呈现一种崭新的境界。否则,只能是平庸一生,默默无闻下去。
下面这则寓言可以窥探出对待逆境的心态不同,结果也会大不一样。
有三只蛤蟆不小心掉进了鲜奶桶里。
第一只蛤蟆说:“这是神的意志。”于是,它盘起后腿,等待着。
第二只蛤蟆说:“这桶太深了,没有希望了。”于是,它被淹没了。
第三只蛤蟆说:“尽管掉到鲜奶桶里,可我的后腿还能动。”于是,它奋力地往上跳起来。它一边在奶里划,一边跳,慢慢地,它觉得自己的后腿碰上了硬硬的东西,原来是鲜奶在蛤蟆后腿的搅拌下,渐渐地变成奶油了。凭着奶油的支撑,这只蛤蟆跳出了鲜奶桶。
由此可见,在逆境之中的不同态度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犹太商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群体,他们之所以在商界成为传奇般的存在,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在近两千年漂泊流离的生活中,犹太人一直处在逆境之中。在这漫长的日子里,一方面,他们把逆境视若寻常事,任凭风吹浪打,而且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忍耐和等待,坚信一切很快就会过去的,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发展的智慧;另一方面,他们把逆境看做是一种人生挑战,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力,精神抖擞地在逆境中崛起。犹太人把这种智慧运用到商业操作中,从而成就了伟大的犹太商人群体。
犹太实业家路德维希·蒙德学生时代曾在海德堡大学同著名的化学家布恩森一起工作,发现了一种从废碱中提炼硫磺的方法。后来他移居英国,在英国几经周折才找到一家愿意同他合作开发此技术的公司,结果证明此项技术的经济价值非常高。于是蒙德萌发了开办化工企业的想法。
不久,蒙德买下了一种利用氨水的作用使盐转化为碳酸氢钠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他一起参与发现的,但当时还不很成熟。蒙德于是在温宁顿一边买下一块地建造厂房,一边继续实验,以完善这种方法。尽管实验屡屡失败,但蒙德从未放弃,夜以继日地研究开发。经过反复而复杂的实验,他终于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
1874年厂房建成,起初生产情况并不理想,成本居高不下,连续几年,企业完全亏损。同时,当地居民由于担心大型化工企业会破坏生态平衡,拒绝与他合作。
犹太人在逆境中坚忍的性格帮助了蒙德,他不气馁,终于在建厂6年后的1880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产量增加了3倍,成本也降了下来,产品由原先每吨亏损5英镑,变为获利1英镑。虽然获利不是很大,但也是非常大的成就了。当时的英国,工厂普遍实行12小时工作制,工人一周要工作84小时。蒙德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将工人的工作时间改变为每天8小时。由此工人的积极性极度高涨,每天8小时内完成的工作量与原来的12小时一样多。
工厂周围居民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等着进他的工厂做工。因为蒙德的企业规定,在这里做工,可获得终身保障,并且当父亲退休时,还可以把这份工作传给儿子。
这种开创性的举动,为蒙德的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他的不断进取和不向挫折低头的精神,使他成为了世界化工界的一大新星。
正如马云所说:“历经磨难才会成为一代高手。”面对逆境和困难,要想从容走过,创业者就要有一种强者的心态,这是一种态度。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而态度则影响我们待人处事的方法。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生活始终都是由我们的思想创造的。选择积极进取、力求突破,还是消极退让、虎头蛇尾,对创业者自我发展或战胜逆境都极为重要。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我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困难不能躲避,不能让别人替我去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