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节:第56号教室的奇迹(1)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 作者:(美)雷夫·艾斯奎斯


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去做老师

教育无小事,这是人们普遍认可的;教育也没有多少大事,这也是被我们一天天的教育生活所证明了的。但是,单调、平板、重复的学校生活,常常让我们忽略了这些天天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当遇到所谓有可能影响孩子们终身发展的大事再试图殚精竭虑的时候,却发现为时已晚。因为,天天发生着的小事已铸就了孩子们的魂魄,已非一时一事可以撼动。

很敬佩这位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他把所有教室内外遇到的一切和他所创造的一切都演绎为平凡而又动人的教育故事,在平凡简单里,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复杂而又丰富的精神世界;在单调重复中,让我们领略到雷夫山重水复、多姿多彩的教育艺术。其实,生活就是如此,教育当然也如此而已。

假如你命该扫街,

就扫得有模有样,

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

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

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这是马丁?路德?金在他那激动人心的演讲中反复引述的一首无名诗,也是作者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最爱。在全书中,作者以一场棒球赛为线索,向我们展现了他在56号教室之外的教育风范,他从关注着孩子们言谈举止、喜怒哀乐的点点滴滴,塑造着孩子们莎士比亚写诗一样的人生态度。在这充斥着诱人的快捷方式与一夜成名的故事的世界里,脚踏实地往往不是年轻人的期盼,但在雷夫的身边,孩子们的这种期盼却显得如此自然。

读这本书需要耐心,因为全书写的全是作者的耐心,而这正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基本功;读这本书还需要智慧,因为,本书的构成元素基本就是平淡,如果没有教育的智慧,所有的教育机会都有可能悄悄溜走;读这本书当然需要境界,不然的话,我们就很难理解雷夫这样一位老师,他把自己的所有一切,几乎全部都奉献给了孩子,在西方那个通常被我们误读的社会里,竟然也会生活着如此的老师。

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去扫街、去教学、去带孩子们看球赛、去带孩子们旅行……于是,他的莎士比亚式态度造就了一群小莎士比亚。这正是雷夫的成功,也是教育的成功。

读到书的最后一页,我突然发现,读这本书,其实可以认为是对读者的一个测试,如果我们缺乏耐心、智慧和境界,我们是很难顺利完成这个阅读的。于是,我们也可以断定,任何一个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读者,如果连阅读这样一本书的耐心都不具备,那么他就很难在这个职业中做得精彩。

为孩子埋下成功的种子

现在是洛杉矶星期天的深夜,我准备好明天早起,前往56号教室。我已经在那儿工作了25年之久。

很幸运,我曾和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家长与老师交谈过,我可以说自己是全世界最幸运的一位教师。虽然我和这些老师、家长讨论(甚至可以说是争执)的观点各有分歧,但是我认为我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我有四个孩子,对我来说,教养孩子变得愈来愈困难,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最艰难的一项工作。我们的世界瞬息万变,每天都会诞生一些最新科技想要“改善”我们的生活。在我们努力与世界接轨的同时,似乎已经将“能让孩子快乐与成功的重要元素”抛弃掉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写《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这本书的缘由。

我并不想假装已经找到所有的答案。但是我明白养育卓越杰出的孩子确实费时耗日。计算机、电影、电视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就是把开关打开,但这并非正解。养育一个有荣誉感的孩子是一生的事业,因为有你,他们才能长大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本书以一个晚上的场景为主题。那天晚上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结束后孩子也没有在下车时对我说:“感谢您改变了我的一生。谢谢您教导我一生受用无穷的价值观。”因为真实的人生并非如此。

但是,我们可以埋下种子。做父母的人首先要成为我们期望孩子将来成为的那种人。孩子总是在观望父母的行为,我们要以身作则,而非空口说白话。我要学生诚实、友善、勤奋努力,那意味着我要先做到学生眼中最诚实、友善、勤奋努力的人,而且必须长此以往,无怨无悔。

有时候,孩子会叛逆、不受教,但请不要就此放弃。我们一定要知道,如果你想要在庸庸碌碌的世界养育卓越非凡的孩子,就要有耐心,永远以身作则,身先士卒。那样,优秀的品质才能在他们的性格与灵魂中扎根。我有多次的亲身体验。许多人会来参观我的教室,我也收到许多以前教过的年轻人寄来的信件。多年前我埋下的种子,如今已生根发芽,成为绽放奇花异卉的美丽花园。

每一天都事关紧要。你的孩子十分重要,希望你能成为你期许孩子变成的那种人。我很感激你愿意与我分享我的信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