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逃难投亲大武汉(1)

大后方:抗战八年流亡曲 作者:正一


且说1937年11月12日黄昏,我随着父母离开了家乡,从这时起,也就开始了八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我们男女老幼数十口,乘坐一辆大客车,告别祖辈以来居住了三十多代的故乡──江苏无锡县荣巷镇,逶迤西行,开始逃难。

此时,距“七七”事变已然四个多月,以“八一三”为起点的淞沪战役,也展开三个整月了。那么,上海前线的形势究竟怎样呢?在当时,上海的局势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它决定了我们要走多远要走多久。而正在燃烧的上海战火,对于我们这群准备逃难的老幼来说,很近却又很远,所谓近,是因为上海距无锡老家不过二百公里,空气里弥散的火药味似乎都能闻见。说它远,是因为我们所了解的战况十分有限,是赢是输没人能说个一二,只知道正在打,打得很激烈。但《大公报》、《申报》、《中央日报》之类的报纸,大人们还是看得到的,至于当时的报道是否与事实有一定的差距?大约是必然的,战时的新闻报道总会有些“口径”或“宣传”的意图,从来如此,这也无太多新奇。

当然后来,我们了解到的淞沪战场的大致情况和中国军民的事迹,也就逐渐地多了。

淞沪战役具有决战性质,敌我双方投入兵力共约一百万,伤亡超过二十万。这是鸦片战争一百年来,我国近现代史上规模空前的反侵略大战役,也是八年抗战初期最惨烈的反侵略大战役。我军前仆后继,寸土必争,以大无畏精神浴血奋战,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如“八一三”当天,日本侵略军朝着八字桥、天通庵、宝山路及虹口公园一带疯狂进攻。我军沉着应战,顽强抵抗,第36师215团2营坚守华德路十字路口,突入巷内与敌短兵相接,不幸被敌人以坦克封锁住巷口,在日寇密集的坦克火力的反复袭击中,我2营三百余名官兵全部英勇牺牲。

再如9月5日,日寇在吴淞口集中海军舰艇三十余艘,以猛烈的炮火掩护其陆军向宝山县城发起强攻。守卫宝山的我18军第583团3营五百名官兵,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誓死抗击,连续多次打退敌人的冲锋。但敌人加强炮火并出动空军轰炸摧毁了城墙,攻入了城内。姚子青和全营官兵同敌人展开巷战,血战两昼夜,全部壮烈牺牲。

9月17日,我军退守江湾、庙行、罗店、北火车站一线,继续与敌人对峙。为此,日寇“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不得不向其参谋本部发出紧急呼吁,请求加派五个师团增援上海,“天皇”裕仁准奏。

相应地,我军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作战步伐,从而使淞沪战役顺利进入第二阶段。

蒋介石作为最高统帅,十分重视淞沪战役,曾兼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并亲赴前线督战。蒋夫人宋美龄也赴沪劳军,并在敌机空袭中负伤。

10月26日,大场失守。苏州河以北的我军腹背受敌,开始局部撤退。淞沪战役进入第三阶段。

次日夜晚,88师第524团团副谢晋元、营长杨瑞符接到命令:率部坚守“四行仓库”,掩护大军撤退。

四行仓库是大陆、金城、中南和盐业四家银行的联合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北堍以西,正对着苏州河。谢晋元领导的杨瑞符营,实际是四百二十五人,但谢晋元在接见外国记者时称“八百人”。于是,“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的新闻便出现在各报纸的重要位置上。

究竟为什么谢晋元要这么说,大约是为了迷惑和吸引住更多的敌人,好让大部队安全撤离。

上海轰动了,人们纷纷赶到公共租界的那座由英国“巡捕”把守的西藏路桥的南堍,为八百壮士助威。他们拍手、呐喊、欢呼,他们热泪盈眶,甚至连外侨和外国“巡捕”也深受感动。

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一次次的强攻、夜幕中的偷袭,以及切断水源、电源等等鬼蜮伎俩面前,八百壮士沉着应战,坚守阵地。他们在谢团长和杨营长领导下,一次又一次将接近仓库的日寇消灭或击退,确保对于数以万计的敌人的牵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