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漓江边的学校(下)(11)

大后方:抗战八年流亡曲 作者:正一


这首歌是电影《孤岛天堂》的主题歌。词作者蔡楚生,是著名的电影艺术家,抗战前就曾导演过《渔光曲》、《迷途的羔羊》等名片,抗战期间又编导了《血溅宝山城》、《孤岛天堂》和《前程万里》等,均获观众好评。

渐渐地,我便在自己低吟的歌声和老邱的鼾声中入眠了。

且说罗国根,我在义南中心小学的常州同学,毕业以后,他曾在军校六分校当过勤务兵。但不久得了伤寒症,病情严重,回家缠绵病榻近两个多月。我去看望时,他病虽痊愈,却骨瘦如柴。然而,他更因伤寒敲碎了饭碗而深感懊恼,要我多多留神,看看有没有适合他的饭碗。

昨晚,我向老邱提及此事,老邱认为,我的同学可以顶替老传达的工作,让我报告吴潢老师。果然,吴老师同意了,我便径直前往江苏及安徽同乡会,罗老伯父子的住处,把好消息告诉他俩。

父子俩喜出望外,笑逐颜开,罗国根从床上一跃而起,脸上也有了血色。

事务主任吴潢老师和蔼地同他见面,听他说曾在军校当过传达,便问会不会吹号。答说:“会”。吴老师便说:“那你就来当传达,每天要吹好几回军号,行不行啊?”罗国根大声回答:“行!”这样,罗国根在逸中的工作就定了。

不过,迁进新校舍以前,我和罗国根在老邱的安排下,只做搬迁的准备工作,零碎事,比如,整理文具纸张,教学用具,包括粉笔、铅笔、毛笔、蘸水钢笔、红蓝墨水、墨汁、各种教科书和参考书、钢板及油印机,以及仅有的一架风琴,等等,分别装箱,再搬上卡车,运往新校舍。至于大量的课桌椅,男女寄宿生的双层床,则是由临时雇请的工人搬上船,沿漓江水路顺流而下。其实,无论水路或旱路,去文外街都不远。

8月下旬的某日,开学前三四天,老邱、我和罗国根仨,最后撤离水东门对岸,漓江大桥东堍南侧的逸仙中学旧址,迁入文昌门外的新校舍。

新校舍很宽敞,不像旧校址那样局促狭仄,连操场或篮球场都没有,而是进门便见一大片操场,包括足球场和篮球场,并有一间大礼堂和大舞台,另外还有可以面对操场演讲,或表演节目的更大的露天舞台。

教室楼是一幢新建的二层楼房,它后面的平房延伸得很远,都是教室,共约二十间,可容千余学生上课。男女寄宿生的宿舍也是新楼房。教职员宿舍则是两排对称的平房,环境幽雅,独成一院。迁校之前,逸中只有初中部,如今则初高中齐备,已是完全中学了。

新校舍的大门很有气派,门内左右分别是传达室和会客室。门外上方的匾额则白底黑字——“逸仙中学”四个隶书,为李济深所题。

迁入新校后,我的具体工作方才明确。按照事务主任吴潢老师的安排,我要负责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方面是大办公室,第二方面是校长室和三个主任室,第三方面则是全部的教室。

大办公室摆着十多张写字台,公共课的老师们都要前来办公或歇息。如,我们第十班的公民课罗文坤老师,地理课黄衡老师,英语课潘然老师,植物课欧阳光昌老师,等等,至于各个班级的级任导师,则都在教职员宿舍的院子里办公或歇息。那边的所有杂务,全归老邱负责。

我除了大办公室的清洁卫生和供应开水外,还有两项任务,其一是接听电话。那年代,安装电话的家庭和单位很少很少,逸仙中学共七八十位教职员,仅有一台电话机,而且难得响铃,即可证明。其二,是刻写钢板和油印讲义,主要是公共课的讲义。那时,今日常见的复印机远未发明,任何复印件,包括音乐课的歌曲,都须刻写在专用的蜡纸上,用油印机手工一张张地油印,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劳动,我认为相当有趣。

另一方面的工作,是负责与大办公室相连的校长室和三个主任室的清洁卫生,和开水供应。

校长刘彦邦先生带着五六岁的儿子住校长室,在大办公室办公,儿子由老邱照料,无需我费心。

教务主任范老师、训育主任郭基宏导师、事务主任吴潢老师,各占一间房。吴老师和太太住在一起,太太名梁翘好,较瘦弱,在王城东华门上的“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接受训练,早出晚归;房里有时会传出她练习风琴的乐声。很久以后,才知道她经常弹奏的,是贝多芬的《致爱丽丝》。

新学期开学后,大约10月间,郭导师的太太马博明,携着四岁的儿子“小宏”,由南洋回国,大小三口住在原地,我的工作量照常。

再一方面的任务,就是课堂之内的工作了。

这方面工作使我易于接触同学,特别是熟悉的第十班同学,如周邦瑞、朱芳世、汪振民和方丽斯、刘婉霞等等,碰上就说几句话,即使是大多数陌生同学,渐渐也熟悉了。他们很快就投来友好的目光,因为知道我本是本校学生,自愿来当校工,使他们羡慕和同情。

早晨上课之前,我必须在每间课堂的讲台抽屉内摆放足够的粉笔;傍晚自习的铃响之前,必须给每间课堂安装好电灯泡,而且晚自习结束就得全部收回,以便明天再用。这后一项任务相当麻烦。但事务主任吴潢老师说,为了节约用电,必须如此。

郭基宏导师曾把我介绍给第十班的新任级任吉链康老师,说:“他是你们无锡同乡,现在做校工,有功夫还想来听你的国文课呢。”

吉老师热情地笑道:“尽管来,欢迎小同乡经常来听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