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观念篇(1)

优等生必备的学习法则 作者:徐志刚


第一章

观念篇

两个故事帮他上清华

几年前,我去访问一位考上了清华的学生张函,他在当地一个二流的非重点高中学习。如果是一流的省重点学校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或许不足为奇,而在一个二流学校的学生何以能考上?我很希望了解其中的原因。张函告诉我,刚考入这所学校时,感到自己没能上省重点,很自卑,幸运的是,一次偶然看到的两个故事,改变了他的心态和命运。

故事一:20世纪初,有个爱尔兰家庭要移民美洲。他们非常穷困,于是辛苦工作,省吃俭用3年多,终于存够钱买了去美洲的船票。当他们被带到甲板下时,全家以为整个旅程中他们都得呆在甲板下,而他们也确实这样做了,仅吃着自己带上船的少量奶酪和饼干充饥。

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他们以充满嫉妒的眼光看着头等舱的旅客在甲板上吃着豪华的大餐,最后,当船快要停靠爱丽丝岛的时候,这家其中的一个小孩生病了,做父亲的去找服务人员,并且说:"先生,求求你,能不能给我一些剩饭剩菜,好给我的小孩吃?"

服务人员诧异地回答:"为什么这么问,这些餐点你们可以随便吃啊。"

"是吗?"这人疑惑地问:"你的意思是说,整个航程里我们都可以吃得好吗?"

"当然!"服务人员以惊讶的语气说:"在整个航程里,这些餐点也供应给你的家人,你的船票只是决定你睡觉的地方,并没有决定你用餐的地点。"

(资料来源:和向群. 潜能开发策略[M]. 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1.)

爱尔兰移民

张函说,我不能像那个爱尔兰人一样自卑、消极,考试的竞争不是比学校,而是比个人。无论哪个等级高中的学生,将来面临的都是同一张高考试卷。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美的。

故事二:第38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得主安金鹏,出身于河北武清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供他上学,母亲卖了家里的毛驴,又四处借债为他攒足了学费。为了不让他饿肚子,母亲每个月都步行十多里路去批发一口袋方便面渣给他送去,他用的数学草稿纸也是母亲从印刷厂要来的废纸。他是天津一中唯一连素菜也吃不起的学生,是唯一没用过肥皂的学生,也是唯一衣服上打满了补丁的学生。

但是他从来没有自卑过,因为他觉得母亲是一位从不向苦难和厄运低头的英雄,作为英雄的儿子,他没有理由自卑。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view/1546049.htm.)

张函说,我现在的处境比安金鹏好多了,我更不应该自卑。一个人对自己考上大学充满自信时,就一定能考上。张函成功了,这就是自信的力量。假如我们设想一下,他总是暗示自己,我的学校没有省重点好,我的成绩不如别人,学校的老师没有省重点的水平高,那结果……不用说上清华,一般的大学也许都考不上。

观念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同时观念又是可以改变的。你一个人走在森林里,一只大狗熊出现了,你会怎么样?肯定是害怕,因为它会伤害你。在动物园里,也是一只大狗熊,你害怕吗?不会。为什么?因为它对你构不成威胁。其实,同样面对的是狗熊,自己的看法不同,心情就不一样。张函的成功正是他改变了自己观念的结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