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观念篇(34)

优等生必备的学习法则 作者:徐志刚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比喻求学或其他活动的第一境界。一个人在准备解决某种问题之前,常常会觉得问题复杂,头绪纷繁,不知从何处想起才好。这就要求他兴趣盎然,热情洋溢,下定决心,充满信心地去积极开展智力活动。这是立志的阶段。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比喻活动的第二境界。这当然是充满兴趣的时候了,学习活动开展之后,常常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而是会有急流险滩,不进则退。这就要求一个人必须持之以恒,知难而进,绞尽脑汁,艰苦思索,才会有所进展,有所收获。这是励志的阶段。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比喻学习活动的第三境界。一个人经过顽强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之后,必然会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成功的阶段。

3.实践活动法

心理学家徐胜三认为,实践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实践活动可以把书上学到的东西在兴趣活动中加以应用,从中体会到实践知识的意义;活动中手脑并用,又可以进一步激发求知欲,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不断强化学习兴趣。

著名作家刘绍棠上中学时对语文课一直怀有浓厚兴趣,就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作文。他11岁开始文学创作,上高中时已出版两本短篇小说集,其中一篇《青枝绿叶》还被选入高中课本,成为同龄学生的教材。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的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还是刚上初中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买了一本《少年晶体管收音机》,开头第一项就一下子吸引了我,这么简单!一个二极管,一只电容器,接上天线、地线、耳机就能收到广播?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按图接好元件,果然收到了广播员的声音时的情景,记得当时父母看见我欣喜若狂的样子直发笑。就这样,我和无线电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此建议同学们,对于那些讨厌的或学不好的学科,你应该争取多参加这些学科组织的课外活动或兴趣小组活动,特别是诸如课外实验、科技制作等有一定难度的实践活动,以求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4.双基育趣法

兴趣的产生往往要以相应的知识技能作为基础。所以,日本教育家辰野干寿把"教给知识"和"增长技能"列为双基育趣法。同学们要理解老师狠抓"双基"的用意,积极投入,尽快掌握听、说、读、写、算、译以及实践操作等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我国教育家张放也说:"多多地积累知识,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课本知识大多是有连贯性的,学懂了前面的知识,才有兴趣学后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良性循环。

同学们在各科学习的初始阶段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即会遇到一些关卡。若能闯过这些关卡,就能顺利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兴趣也会渐趋稳定;倘若闯不过这些关卡,自己便会感觉到在学习上困难重重,在知识掌握上就会"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学习兴趣就会锐减。不言而喻,这些难点或关卡就是自己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的分化点。因此,同学们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应及时清除障碍,闯过难关,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各科知识,保持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