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格物致知(2)

止于至善《大学-中庸》 作者:刘成有


当然,儒家的“格物致知”,并不是生产实践、科学实验性质的实践。从本质上看,儒家一直看不起科技发明,“雕虫小技”这个词,最能体现他们对于技术的蔑视。孔子总是认为:“君子不器。”君子应该致力于道德修养,即使是治国平天下,主要还是道德上的感化、教化。而且,君子致力于道德修养的前提,正是对于天道的认识。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正是君子从天地运行的规律中体会出来的做人原则。但对天道的体会、认识,离不开对于具体事物的认识。儒家始终认为,“道不远人”。普遍的天道,不仅离不开人伦日用,而且也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到了宋明理学那里,儒家的这种思想更是借助于佛教华严宗“月映万川”式的“圆融无碍”思想而被朱熹表示为“理一分殊”。普遍的理虽然只有一个,但万事万物之中均有理的体现。就像月亮一样,虽然只有天上的月亮最真实,但月亮的样子可以呈现在一切有水的地方。因此,只要人们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面体会事物中的道理,日积月累,终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发现宇宙中的普遍规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