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齐家治国(4)

止于至善《大学-中庸》 作者:刘成有


【品评】

《诗经》中大部分诗都是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它把人世间这种美好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正值妙龄的少女要出嫁了,家人希望她能给夫家带去和谐幸福。家族制度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同一个家庭的后代,因为经济的原因,不得不生活在一起。传统中国把社会关系归纳成五种: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也就是说,如果这五种社会关系都得到了很好的处理,国家也自然会处于一种安定、和谐的状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千千万万的家庭组成了国家。我们每个人既是国家的公民,又是家庭中的成员。一个大家庭好比一个小国家,如果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和睦的,许多个家庭组成的国家也会稳定、繁荣昌盛。

一个完美的家庭,应该是和睦的,引申到社会,有各种不同才能、不同行业的人,各有自己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各得其所,没有冲突,这样社会就能达到和谐、安定、秩序井然。

《诗经》上说:“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孙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俗语: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由此可见,家庭对于社会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中国传统的家族观念以血缘为基础,非常重视父子、兄弟、夫妇这三种家庭关系。至于君臣和朋友,虽然不是社会关系,但也可以看做是家庭关系的延伸,如君臣就可以被比做父子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庭关系的和谐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和谐,即“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娶个媳妇,重要的目的之一是使家庭和顺,因此古代的家庭教育,不仅仅针对男子,对女子的道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出嫁的女子要想能够促进夫家和睦,最重要的就是应该知道自己的本分,明白家里面的长幼秩序,该孝顺的就孝顺,该恭敬的就恭敬。

和谐的家庭是我们疲惫时停靠的港湾,是我们的心灵休憩的乐园。只有在和睦的家庭关系中,我们才会有无限的热情和无穷的力量去克服人生中种种预料不到的困难,在事业上积极进取,并走向成功的道路。

《诗经》上说:“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国君应该为他的子民做出表率,以身作则。中国古代儒家“修己安民”的思想是以端正己身为根本,推崇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最重要的是民“正心”。国君也不是超脱于家庭之外的,相反,他也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兄弟,扮演者许多的家庭角色,在家庭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国君不整治好自己的大家庭,处理不好家庭内部的关系,就无法为他的子民做出榜样,无法起到教化他们的作用。百姓的家庭关系如果也处理不好,会影响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所以说,治国的关键在齐家。只有在治理好家庭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办理好国家事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与治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历代都有很多官员因为自己的家庭关系没有整治好而受到谴责,严重的则被降职处分。

王举正,宋仁宗时任给事中、参知政事。他的岳父是宰相陈尧佑,官位显赫。王举正的妻子仗着娘家权高位重,对他蛮横不敬。当时,御史台举荐李徽之做御史,李徽之是王举正朋友的女婿,王举正认为李徽之不能胜任这个职位,就以给事中的职责驳斥对李徽之的举荐。李徽之因此怀恨在心,弹劾王举正说:“妻悍不能治,如谋国何?”意思是:你在家连自己的老婆都管不好,哪还能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呢?王举正羞愧难当,不得不主动要求离职,以礼部侍郎职衔出知许州。由此可见,家与国之间存在着的密切联系,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现实,更重要的是在古代已经成为社会意识和思维方式。“妻悍不能治,如谋国何?”这个现在看来非常荒唐的理由,竟然导致一个高级官僚不得不主动要求离职,而且竟然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诗经》中“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正反映着这种价值评判的标准与夫妻关系相处的原则。其实,现在社会中的夫妻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夫妻双方之间以及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爱,一般都能够处理好。但如何延伸到夫妻双方的家人?如果每一个家庭中新人的加入,都能够真正融入到这个完整的家庭中来,公婆视儿媳如女儿,儿媳视公婆如父母,那不就是“宜其家人”、“宜兄宜弟”了吗?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难处,难就难在婆媳关系无法真正转变成类似于母女之间的关系。在当代社会,这一点尤其值得人们深思。

同时,本章中引用“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多少也反映出修身、齐家的责任并不仅仅局限于一家之长的含义。家里面每一个成员,不仅是被教化的对象,也应该是教化别人的主体。如果你有了这样的能力,而且又处于为父、为兄的地位,当然责无旁贷。这里特别提出儿媳妇的美德与作用,原因之一可能是刚刚嫁进来的“新人”在构建和谐家庭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本章内容,朱熹定为传文第九章,重点申述“齐家治国”的道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