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近史沫特莱

重访:红色丽人 作者:中央电视台《重访》栏目组


林子君

“史沫特莱的头发到底是什么颜色?”在被采访者介绍过史沫特莱的大致情况后,我迫不及待地问了这个问题。因为现在所有收集到的史沫特莱的照片都是清一色的黑白照片,而史沫特莱在不同影视作品中,一会儿由金发年轻女子来扮演,一会儿又变成棕色头发中年女人,因此,史沫特莱到底是什么样的,成了我最想了解的问题。

史沫特莱这个名字对于很多对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历史感兴趣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她只身来到中国,先闯荡在上海,后又去了延安,采访过毛泽东,又格外欣赏朱德,走访过共产党和国民党很多部队,写了许多关于中国的报道。所以,在很多反映这个时期的影视作品中,一旦出现一个外国女记者,那肯定就是史沫特莱。但是,似乎在所有提及她的影视作品中,她都只是惊鸿一现,作用只是一个串场,最多用来表达外国友人对中国革命的支持,这似乎成了她存在的全部意义,这些也是我最初接手选题“史沫特莱”时对她的全部印象了。

史沫特莱是哪国人?为什么要来中国?她在中国呆了多久?她在中国到底都做了什么?她最后离开中国又去了哪里?太多的问号,一部单集的节目很难给出答案,而要了解一个真实的史沫特莱,这些问号是需要答案的。随着采访和挖掘的深入,关于史沫特莱的这些疑问一一有了答案,史沫特莱的面貌也慢慢清晰了。她不再单纯只是一个充满热情,支持中国革命的外国友人,她不是只做采访报道这一项工作,她在中国有了朋友——他们是鲁迅、丁玲、徐志摩等很多著名的学者、作家,她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也不仅仅是采访报道了历史事件那么简单——她为八路军募捐、她救助伤兵、她在延安的时候还引领了“交际舞”的风潮。

通过采访和大量地查阅资料,一个真实的史沫特莱出现在我的面前:在中国的12年里,史沫特莱所做的贡献远远超出了我对她开始的认知。早在1928年,她就预言了东北会发生战争;她曾经深得孙夫人宋庆龄的信任;她是少数在中国与红色谍王佐尔格“亲密接触”的人;她给红色延安带来了时尚和影响……随着采访的深入,史沫特莱不再只是影视作品里的一个符号式的人物,她本身已经是一出丰富多彩、高潮跌宕的大戏了。

1941年,史沫特莱离开中国。

无论是在中国的12年,还是离开中国以后的岁月,她都深爱着中国,并表述了这种爱,她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史沫特莱离开中国后,笔耕不辍,写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佳战争报道著作之一《中国的战歌》;写出了《伟大的道路》这部朱德的传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史沫特莱一心要回到中国,却因病离世,未能如愿。

一旦走近史沫特莱,关于她头发的颜色已经不再重要。这个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卒于英国剑桥,葬于中国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女人,也许不需要谁给她一个盖棺定论的归纳,只需要记住她的名字“史沫特莱”,因为她是独一无二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