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样报赢高考?(2)

看就业选专业:报好高考志愿(2010年版) 作者:麦可思(MyCOS)研究院


特长定职业?

长项可以使孩子比别人更胜一筹,但是,在现实中,特长却可能“无用武之地”。有这样一个“看仓库的大学生”:

胡良奎是学广告专业的,当过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在大学里是个才气纵横的另类人物,简历中,他声称著有长篇小说一部。其实,他去年在合肥曾找到过几份工作,最高的一份给他1400元/月,但他觉得像他这样的大学生至少也值2000元/月。此后,他从合肥辗转来到广州,又从广州、福州、深圳一路辗转来到佛山。广州不少广告公司只给600元/月的底薪,深圳的一些广告和销售公司更狠,底薪一分不给,只拿业绩提成。他两手空空来到在佛山打工的父母身边,进了一家鞋厂。现在,他的工资是800元/月。(2006年4月6日《南方周末》)

胡良奎并不是个例,实际上每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当中,很多都是有“一技之长”甚至“多技之长”。在制作简历的时候,每个大学生都不忘记在自己的“特长”栏里尽量多写几项。但是,很多人忽视了:长项哪怕再优秀,如果没有市场需求,也只能是怀才不遇。

1.2.3选大学,不要迷信大学综合排名

考上名校,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虚荣心,而且让很多家长和孩子感觉:考了名校肯定就不用愁就业。但事实真的如人们所想吗?

小锋2000年在高考中一举成为普兰店市的理科状元,考上了北京大学医学部5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成为当地的风云人物。在北大期间,他一如既往地刻苦学习。大五时,他所学的专业向两个就业方向发展:一个是预防医学,一个是卫生事业管理,他选择了后者。2005年7月,小锋顺利从北大毕业,获得了北大医学学士学位。他陆续跑了北京市多家卫生医疗单位,却因没有北京户口而未能如愿。为了留京,他到一些小的医疗卫生单位求职,结果还是屡次遭拒。

2005年7月底,小锋被迫离开北京回到大连老家。他参加了大连的各级医疗卫生部门进行的集中应聘,结果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不得已,他回到家乡,每天在家串糖葫芦卖。(2006年1月13日《沈阳今报》)

许多人认为各省、市高考状元风光入名校,毕业后进党政机关、外企、大公司等,一步登天,很少“沦落民间”。但是,现在的残酷情况是:他们中的一部分落魄到普通高校毕业生都不如的地步。

不可否认,名校的确有自身的教学、科研优势,但是对多数大学生而言,考大学的最重要目的还是找一份好工作,有个人事业发展空间,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社会理想。麦可思调查显示,科研实力强的名校在本科就业率方面并不一定占上风,如果不是为了考研、出国或做学术,名校的训练未必能满足就业市场。因此,抛弃“名校情结”,按照市场需求,立足于就业和职业规划来考虑专业和大学的选择,才是高考生和家长的英明之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